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把店鋪設在崇新門之內的,不過沒有合適的房子可以租買,不是太貴就是根本沒空房。崇新門內街道兩邊全是商鋪,賣什麼的都有,一路下來還真沒有一間空屋子可以用。三橋街上的房子還是羅有德咬著牙被牙人宰了一小刀才弄到手的,說臨安城裡是寸土寸金一點也不為過,只要是允許擺攤的地方,就沒有閒著的。

走了半里路,洪濤又發現了一個好玩的東西,街道上總會立著兩根大旗杆子。剛開始洪濤就以為它就是旗杆子呢,不過每個街道都有,還都是一對兒,都設立在街口,這就讓洪濤很納悶了,也用不上這麼多旗杆子啊,它是幹嘛用的呢?還是問吧,答案就是它和旗杆子一丁點兒關係都沒有,它叫表木。啥意思呢?意思很簡單,表木與表木連線,連線外側允許擺攤,連線內側誰擺攤就罰誰。這玩意應該算是個交通標誌,既照顧到了小販的利益,又防止擺攤過多妨礙交通。洪濤還特別留意看了看,確實,沒有小販在表木之內擺攤的,是不是臨安城的城管特別厲害,就不得而知了。

城管洪濤沒看見,倒是看到很多穿著紅坎肩的兵卒,每隔半里路,街邊就有一個小屋子,上面寫著軍巡鋪屋,屋子門口會站著至少一個兵卒,洪濤琢磨著應該是警察、城管或者武警一類的治安部門。結果他又猜錯了,軍巡鋪屋不是派出所,也不是聯防大隊或者城管隊,而是消防隊。每三百步設一鋪、一鋪五鋪兵、日夜巡視,一旦發現火情,汲水撲滅,不勞百姓,這就是大宋朝的專業消防兵。確實是專業的,因為宋朝不是義務兵制,它的軍人全是職業軍人,當兵就是上班,所以這些消防兵不是臨時設定,也不是自發,更不是臨時工。

具羅有德說,每一片居民區之中,還設有一個叫做火隅的機構。他們會搭建一個高四十尺的瞭望臺,日夜派人在上面瞭望,哪邊有火情了就敲響警鐘,通知附近的軍巡鋪屋去救火。火隅的院子裡還會備有各種消防裝置,比如雲梯、唧筒、水囊、水袋之類的裝置,看意思有點像後世的消防中隊,宋人管他們叫做潛火兵,挺貼切。

最讓洪濤覺得合理的是,救火的時候,潛火兵們所用之水如果自帶的不夠,就要向商鋪購買,一分錢不許少掏,更不許免費徵用。一般提供這種服務的是專門的商業行會,叫做水行,他們有專業的運水、儲水車,一旦火警敲響,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不一定是潛火兵,很有可能是水行的運水車。這是洪濤自己猜的,因為潛水兵只是一份職業,幹久了難免懈怠,但水行卻是一個商業行會,它是要賺錢,兩者之間的動機不一樣,效果肯定不一樣。

專業救火隊,這個玩意是隻賠不賺的公益機構,中國第一支消防兵就是宋朝建立的,第二支呢?1902年,袁世凱在天津建立的。中間這些朝代沒建立過嗎?建立過,但都是為皇宮預備的,沒一個是給老百姓準備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宋朝的統治階級要強一些,至少他們知道收了稅之後,要拿出一部分來給百姓提供服務,不是應付。一個社會是否文明,不該只看它是否勇猛、是否擴張,還應該從方方面面來綜合分析,越是不起眼的細節,有時候越能反應出事情的本質。不足就是不足,好的就是好,不能以點概面,更不能從個人喜好出發。

穿過了大片商業區,前方突然豁然開朗,給洪濤的感覺是來到了長安街!確實,就是長安街,不對,是御街,也叫十里禁街。它是臨安城的南北中軸線,南邊一直通到紫禁城,在大宋叫大內,北面一直到北城牆。羅有德說在汴梁也有一條御街,寬二百步,差不多三百米,臨安城比汴梁城小很多,所以御街也沒法弄那麼寬,不過洪濤覺得也不窄,至少一百米是有了。

和長安街不同的是,這條御街上是有御道的,就是街中間有一條白石條鋪設的道路,兩邊還有水溝,水溝裡種著荷花,和兩邊的街道隔開。這條路大部分時間沒人走,只有皇帝出行的時候才會使用,平時就那麼空著,他不走誰也不許上去。老百姓呢?老百姓走兩邊,不許跨越水溝,為此水溝旁邊還有木製的矮小拒馬擺在那裡,只有一尺多高,就是個提醒。

第三十六章大官兒(1040月票加更)

既然誰也不許走,這條御街又是通南通北的,老百姓要從城東去城西咋辦?總不能從城外繞行吧!不用,御街上有五個十字路口,鋪上木板,誰都可以橫穿過御街。這些東西平時由都水監街道司管理,這個部門差不多就是後世的市政管理局,修路、鋪路、下雨掃水、下雪鏟雪都歸他們。街道司一把手的官職非常獨特,讓洪濤樂了半天,他叫“勾當官”,這個詞兒放到後世百分百是個貶義詞,但在宋朝,它卻是個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