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就有點慘不忍睹了,在強壓工作狀態下只能跑出八節的速度,持續時間只有二十分鐘,換成常壓驅動,就只剩五節多一點速度,並不比原來的老鍋爐和明輪快太多。
“合算它還是個廢物……”一直對船速非常敏感的溫小七很失望,費了十多年時間弄出來的機器,結果還不如風帆,這對他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
“可不能這麼說,你的看法太片面了。任何一個新技術剛出現的時候,都不會有太好的表現。你齊叔剛開始鑄造大炮的時候,十門炮裡有八門都炸膛,剩下兩門也打不遠。看看現在,他造出來的大炮已經變成什麼樣了?別灰心,慢慢完善它。再說了,它現在的表現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跑得慢並不是大問題,也不光是蒸汽機的問題。”洪濤還真不是安慰溫小七,他對這艘船很滿意,還不是普普通通感覺上的滿意,而是看著工匠們在航行中收集上來的資料,很有根據的滿意。
由於還無法計算蒸汽機的輸出功率,每馬力公里的耗煤量光算是算不出來的,只能用實際測量的笨方法。方法雖然笨,但結果不錯。工業號這次出航是滿載排水量,裝了五噸水和十五噸燃煤,在常壓巡航速度下,每公里耗煤量只有三十公斤左右。船上裝的十五噸煤理論上可以行駛五百公里,這已經大大超出了洪濤的預期。
要是按照這個耗煤量來算,蒸汽船已經初步具備了遠洋航行的能力,當煤水載重量達到排水量一半的時候,航程還能提高近一倍。而透過改進船體形狀、蒸汽機效率,這個數值會越來越大,中途不停歇直航勝利群島甚至卡爾堡不是夢。再說了,洪濤壓根也沒指望直接讓蒸汽機全完取代風帆,他腦子裡的記憶告訴他,還有一種辦法,可以讓處於兒童時代的蒸汽機得到足夠的緩衝期,讓它在實用中慢慢長大。
“你看啊,這艘破船讓你造的,圓頭圓腦,還是個胖子,就算裝上三根桅杆,它也快不到哪兒去。另外你別忘了,咱們這可是滿載,還頂風,能跑出這個速度,已經不錯了。”安慰人要有理有據,安慰的過程其實就是說服的過程,洪濤開始講事實擺道理了。
“就算改成弗吉尼亞級那樣的船型,也提高不了幾節……”想在造船問題上說服溫小七,真不是件容易事兒,主要是你蒙不了他。都不用仔細計算,他光靠想,就能把大概資料包出來,和實際資料差不了太多。
“你想過沒有,可以在船上裝一根或者兩根矮一些的桅杆,配備上比較容易操作的上斜衍縱帆。頂風的時候用蒸汽機推動船前進,其它時候都可以把帆升起來,配合蒸汽機一起驅動船隻。這樣不光可以提高船速,還能增加航程,你覺得呢?”帆和蒸汽機混用,這就是洪濤的絕招。同樣,這次依舊是剽竊,這一招不姓洪,後世十九世紀蒸汽機剛剛被用於驅動船舶時,同樣有著功率不足、航速過慢的毛病。當時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蒸汽機和風帆同時存在,給蒸汽機不斷實踐、不斷根據情況改進的機會,然後才把風帆正式淘汰掉。
“……您可真會湊合,這麼弄船速肯定能提高不少,但我的船不還是帆船嘛!”溫小七聽明白了,也算清楚了,洪濤說的辦法確實能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他不滿足,他的理想是造一艘不需要用帆、還要比帆船強的船。
“你個死心眼子!又不是明年就會死,你不會慢慢研究、慢慢改進啊?以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說的那種船很快就能造出來,至少我能活著見到。好了,別和我磨牙了,想一下讓船飛跑起來,除非真有太陽神。現在你需要做的不是灰心喪氣,而是去仔細統計每一個資料,儘可能的完善這臺機器,為以後的進步打基礎。”純搞技術的人,往往都是一根筋,因為沒有這股子撞了南牆都不回頭的勁頭兒,是抗不住一次次失敗考驗的。這時候就需要洪濤這種怎麼說都有理的人來開導,讓撞南牆的節奏可以變一變,或者換個地方接著撞。
182章吃人的運河
提高船速是個很大的技術問題,並不是說把輸出功率提高一些就能讓航速明顯增加。在造船業裡有兩個公式,就是用來概括船舶的功率、噸位、速度之間關係的。功率與噸位的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功率與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這個公式可能不太好理解,舉幾個例子就更明白了。
比如說一艘五萬噸的大船主機是一萬馬力,它能在滿載的時候以十二海里的速度行駛。而一艘排水量只有三百噸的高速船,想跑到三十節以上,也需要有一萬多馬力才成。
再比如說,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不到一萬噸,主機超過十萬馬力,航速三十一節。尼米茲級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