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差不多,這就應該不是巧合了。
如果這兩個地名還不能完全證實準確位置的話,洪濤又在中都城的西南角找到了一座城門,它的名字叫麗澤門。又巧了,後世北京的西南三環路上,也有一座立交橋叫麗澤橋。洪濤用騎兵大概估算了一下,後世這兩座橋的方位和現在這兩座城門的方位基本一致,誤差不超過五百米。再加上一個蓮花池,三方應徵,中都城和後世北京城的位置關係就基本明朗了。
它的西城牆在蓮花池東岸,東城牆北端在後世中南海南邊一點,南端按照洪濤的記憶,差不多在永定門火車站附近。也就是說這座金代的中都城,應該就是在後世北京城三環以內,緊靠著三環西南角畫一個邊長四公里左右的正方形。要是按照三環以內面積算的話,差不多就是四分之一個後世的北京城大。
除了這兩座城門和一個蓮花池之外,洪濤還有一個大發現,那就是在中都城的東北角城牆外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有一片湖泊。剛開始洪濤還沒意識到這個湖泊有什麼意義,但是當他沿著湖邊一直往北走了幾里路之後,很快就發現這個湖的南北跨度很長,東西並不寬,彎彎曲曲的一直由南向北延伸,差不多有六公里。
“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學歷史,這尼瑪不就是積水潭、什剎海、北海和中南海嘛!”當把這個湖畫在地圖上時,洪濤立刻就不淡定了。原本他以為北京城裡這四個海全是明清時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