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羔羊覓乳似的,靠在她懷裡:“朕要是死了,你也活不了。會有人給朕報仇的。”
馮憑拍著他肩膀,像哄孩子似的:“皇上別多心了,只是發燒生病,睡一覺明日就好了。”
拓跋泓淚道:“可是朕好難受,渾身都疼,像要死了一樣。”
她不帶感情地親吻了一下他臉頰。她的唇冰冷,他的臉卻是火熱緋紅。
她輕聲安慰道:“睡吧,睡一睡就好了。”
第121章 即位
六月十四日, 拓拔泓正式下詔退位,由太子接替皇位登基。拓拔泓晉位為太上皇。
這是拓拔泓深思熟慮的結果。
正如太后所言。
他政治上遇到一些挫折, 需要退居幕後,避免直攖其鋒。另一方面, 也為了更好地將精力放到戰事上。讓位給元子推, 那大概只是嘴上說說, 調戲太后和群臣罷了,實際上他能信任的, 還是自己的兒子。
這個決定對他來說很艱難。
他知道, 一旦退位, 失去了皇帝這個天然合理, 發號施令的身份,他會處處陷於被動。皇帝再無權也是皇帝,自上而下, 名分上具有優勢。太上皇, 也是皇帝,聽著似乎還比皇帝高,但相比起皇帝,名分總不那麼正宗。退位放權的皇帝,名義再好聽,也算不得一國之主。
然而他也只能如此了。
這在某種意義上,是他的韜光養晦之策。
他太年輕, 太鋒芒畢露了,遭到了群下的忌憚。他需要採取一種委婉的態度, 間接控制朝政,太子登基是個好選擇。
他帶著拓跋宏臨朝,當著眾臣,表達了託付太子之意。馮憑在殿後聽著,朝堂上議論紛紛,大臣們交頭接耳,然而誰也沒有站出來明確反對。一直到退了朝,大家才各自紛紛聚成團,私底下討論此事。李因是忍耐不住了,同中書令和繆,御史劉仁昌等,商議要去單獨求見皇上,求皇上收回成命。刑部尚書盧瞻又膽小,唯恐這一出頭,太后知道了記恨他,勸阻眾人說:“皇上既然決心已下,咱們還是尊重皇上的意思吧。太子乃皇上親生,皇上傳位給他,也無可厚非。反正太子早晚也要登基的。”
他勸阻李因:“李大人,太子不也是你的侄子嗎?他當皇帝對你也沒什麼害處,你為何要反對他呢?”
李因憂心忡忡道:“太子才五歲,如何能執掌大事,他現在這般登基,無非是給太后操控罷了。他雖是我的侄子,可是一直被太后撫養,而今也被太后拿在手中,他不會聽我這個舅舅的話的。”
盧瞻心想:“那我更不能去了,這不是擺明了,要給太后留下印象麼。等太子一登基,那就是直接撞刀口上啊。”
他道:“你們去吧,我就不去了……”
李因見他拒絕,憤怒了,將他大罵了一通:“我看出來了,你就是個見風使舵,兩頭討好的東西,以後你我別在一個屋簷下! ”
盧瞻忍著罵沒出聲,下定決心是不能去了。
盧瞻能退,但李因不能退,他同眾人來到太華殿外。拓跋泓此時已經回了寢殿,聽到宦官通傳,他知道李因等人是來勸阻的。這些人,要麼是他的親信,要麼,多多少少跟太后有些過節,一旦他退位,太后重新掌政,他們八成也要跟著倒黴的了,所以來的非常積極。然而拓跋泓眼下自身都難保,哪還保得了他們。
拓跋泓閉宮不見。
李因道:“皇上若不見,臣等今日就不回去,在這裡跪著,等皇上願意見為止。”
宦官又進去傳話。
拓跋泓心裡很煩,被鬧的更煩了:“讓他們跪著吧。”
那夏日的太陽火辣辣的,李因等幾十人在殿外跪了一上午,拓跋泓不肯見他們,他們也不走,堅持求見,非要見到皇上。宦官將這件事悄悄稟告太后,馮憑聽了,淡淡道:“他們愛跪就跪著吧,正好了,你拿一張紙去,把他們名字都記下來。誰這麼恨我,倒是給我留一筆。”
那小宦官叫李修,聞言,立刻拿了紙筆去了。來到太華殿外的空地上,見大大小小的官員,齊齊跪了三排。前面的李因等,自然是大名鼎鼎,專門和太后作對的,他可知道,直接記下了。後面是一群存在感不太強的小嘍囉,但也全都知名知姓。
李修走到一名小官員跟前,假裝不認識,故意問道:“你叫什麼名字,朝中擔任何職啊?”
那小官員抬頭看他,臉色都白了,反應很遲鈍地報了名字和官位,又沒耐住多嘴問了一句:“這位中官……你是哪個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