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聯合起來才能……”
別的人不敢接茬,衛老頭一“想當年”沒有半時辰不會結束,如果有人接話茬,話匣子更合不住。
長平縣外圍的幾個村子依靠地道還可以自保,但是並不能挽救越來越壞的局勢,吳軍和順承王爾錦的靖寇軍在湖南一場惡戰,突破了朝廷軍的防線,朝廷軍措手不及,幾處各自為戰,軍需也沒跟上,竟讓吳軍長驅北上直到長江邊。
楊三立看了最新的軍報嚇得臉色如土,把庭霜找來商量。
“你看,這該如何是好?現在西南半壁易主,天下群起響應,你現在還認為朝廷肯定會勝利?”
“當然。”庭霜不加思索說,“西南半壁丟了,可是蘇浙財富地區沒丟。表面上看是天下響應,其實他們的聯盟並不牢靠,吳王魯王尚王南王幾個藩王都各自有小算盤,只要朝廷打個漂亮仗,牆頭草們就會倒向朝廷這邊。”
楊三立聽他這樣分析覺得在理,他們當官的對於國家哪個縣肥哪個縣窮哪個缺份好早就研究過,天下最富饒的地方莫過於江蘇,江蘇最富的就是蘇松太地區,蘇松太收入比杭嘉湖好,杭嘉湖一年賦稅又勝過西南任何一個省,叛軍佔的地方大,但是最富饒的江浙地區還在朝廷控制下,也就是說如果長期拼消耗,朝廷還是有勝算的。
“可是……”楊三立還是害怕,“吳軍已經打過來的,一過長江就直奔京師了。”
“不用擔心。”庭霜相信自己的判斷,“我上回不是說了麼?他打過來正對上朝廷最精銳的神武軍,他沒有好果子吃,等吃了敗仗,形勢就會倒向朝廷一邊的。”
楊三立想想也是這個理,長江以北接近朝廷心臟地區,駐有重兵,吳軍過來沒有好結果。
“可是,你想到的吳王也能想到,他要是停下來,不打過來停在長江南岸怎麼辦?”
“那好辦,就抄他後路唄。”庭霜覺得這很簡單,抗戰時日本鬼子打過來,越往裡深入戰線拉得越長,然後我軍在敵後斷他的糧道亂他的後方,前後夾擊揍得小鬼子哇哇叫。
“對啊。”楊三立眼前一亮,吳軍過長江則對上最精銳的朝廷軍隊,不過長江朝廷軍可以抄他後路,總之沒有好果子。
沒想到這個農夫對天下大局分析得如此透徹,看來他的品級也不是隻憑運氣掙來的。
庭霜一邊組織農民自保,一邊密切注意京裡和南邊的局勢,齊重煜來信講了京城的情況,經過初期的慌亂無措,皇帝已經指揮有度,囚禁了吳王的質子逼吳王投降,還分頭對幾個藩王分化瓦解,朝廷有不少人建議遷都撤出關外,皇帝頂住壓力守在京城堅決不肯後撤。京城在皇帝的從容坐鎮下一切如往常一般熱鬧繁華,皇榜已經放了,沈琴書高中探花,風光無限地跨馬遊街,他和庭芝自告奮勇請命上前線幫辦軍務,皇帝已經答應了。
庭霜接到信氣得罵了一句:お萫“他媽的兔崽子,翅膀長硬了。”
先前接了庭芝的信,說和琴書一起呆在京城,他還很放心,覺得兩人呆在京城很安全,沒想到庭芝這小子學會騙人了,一邊在信上說留在京城,背地裡又請纓往前線去。庭輝看他生氣,勸他:“庭芝兩個年輕氣盛一方面是想建功立業,一方面也是為了他們的未來著想,如果他們立了功,得了皇上的寵信,在沈家那邊就可以硬氣了。”
庭霜無奈地嘆氣,庭芝和琴書在為兩人的未來拼命,而寶琪還遠在雲南敵境不知道是死死活,每每想到這裡,心口就隱隱作痛,百般牽掛千般擔心如看不見的蛛絲纏得喘不來氣。
正如楊知縣所料,庭霜這個農夫能想得到的,吳王也能想到,如果打過長江就會接近朝廷心臟地區,遇到的抵抗力量會越來越強,如果敗了,觀風色的那些人肯定會背叛他。所以他下令吳軍駐紮在長江南岸。
庭霜聽到訊息,自覺得意,看,果然不出老子所料吧,吳軍不敢過來。至於趁亂搶油水的匪徒不用擔心,庭霜組織村裡的青壯年組成民兵隊伍練兵,至於怎麼練兵他沒有經驗沒練過,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看古今中外的戰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兵貴神速,只要能搶先敵人一步佔據有利地點就可以取得勝利,這和做生意要搶先一步佔領市場有相通的道理。
所以他練兵的原則是鍛鍊快速反應能力,說白了,就是練跑步,扛著武器糧食跑二十里,最初不要求跑這麼多路還要保持戰鬥力,能跑下來就行了。晚上還練習緊急集合,三聲哨響以最快的速度集結起來。
鄉民經常上山背山貨,還要把地裡打的糧食揹回家,負重不成問題,但是在負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