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還有兩個人雙眼之中的肯定,便也高興的笑著退回到了原位,不再提問了。
當冰心先生也提問完畢之後,緊接著就是老舍先生的提問了。老舍問玄影他們三個人,最喜歡自己哪一部作品,於是玄影他們三個人各說己見的把自己最喜歡的作品說了出來,玄影很奇怪的選了老舍的一部叫做《貓城記》的作品,而擎宇很傳統的喜歡《茶館》,而雪舞則說自己喜歡《四世同堂》。於是老舍先生又問,為什麼喜歡,於是三個人又開始說起了自己喜歡的看法,在說完了自己喜歡的看法之後,老舍又問到,這三部作品的風格,聽了老舍先生的話後,三個人開始了一番長篇大論。
《貓城記》在開篇部分介紹,主人公乘坐飛機(船)來到火星,遇到當地智慧生命貓人;結尾部分解釋,主人公目睹貓人國滅亡後半年,乘法國探險飛機(船)回到地球。從主人公自救脫險,結識貓人朋友,到學習貓人語言,進入貓國都城歷險,等等諸多細節,無不符合社會科學邏輯。但在作者寫作之時,人類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對火星瞭解還十分有限,對火星上是否存在高階生命也沒有定論。可以說整篇小說是構築在一個科學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語言風格展露無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說的先驅與代表,但在《貓城記》這部作品中卻沒有像以往那樣用過多的北京方言編制形象。一方面這與上文提到的小說特殊背景有關,另一方面卻是因為作者蓄意嘗試著一種特殊的語言風格。作為貓人看待的另一種外國人,他們在與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時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為什麼組織這個團體呢?因為本地人的汙濁習慣是無法矯正的,他們的飯食和毒藥差不多,他們的醫生就是———噢,他們就沒有醫生!”類似口語上的突然轉折,常常被設計成相聲中的包袱,這裡令人莞爾一笑的同時,也會適宜地引起我們對那一年代的國民在衛生、醫療方面的狀況和習慣的反思。這篇小說盡管主觀上背離了當時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觀上偶然地具備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廣泛認可的黑色幽默藝術特色。
象徵諷刺的運用在這部《貓城記》中可謂貫穿始終。貓人社會,這個虛擬的火星國家,影射著千瘡百孔遲早要滅亡的舊中國社會。迷葉,貫穿著全文始終:這個使貓人須臾不得離開的糧食替代品,發揮了巨大的毒害作用,是貓人社會走向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作為藥物能醫好個人卻治死了國家,正是殘害我們國人一個多世紀的鴉片的縮影。
在玄影說完之後,雪舞也說了起來: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和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了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至今傳讀不衰,歷久彌新……
在雪舞說完之後,擎宇也說了起來:《茶館》在戲劇界是有名的“一句臺詞勾畫一個人物”的好戲。《茶館》不僅作為中國的戲劇經典長演不衰,而且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外國上演,也深受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歡迎,並引起轟動。《茶館》在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排,此劇以茶館作為社會縮影,透過半個世紀的世事變化,由70多個角色演出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局面。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全劇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勝利後的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
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卻依然一派“繁榮”景象:提籠架鳥、算命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