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沉默了三秒,然後臉上露出了我從未見過的,感動與幸福糾纏著的微笑。
他拉起我的手,微微笑著,然後說:“嗯,咱們回家!”
路過教學樓的時候,我隱約聽到了朗朗書聲,不知道是幻覺還是真實,我努力分辨著聽到的句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我淺笑,是那篇我這輩子都背不完的《桃花源記》。
我站定,轉身,望著那一片丁香樹林掩映的小球場。武陵的捕魚人離開桃花源的時候,是做的怎樣的告別呢?
秋風已是蕭瑟,我的那個桃花源卻早已被塵封在那個叫做“夏未央”的山谷,於是覺得有些許的慶幸,因為那個半夏雖然匆匆,卻也足夠我用一生去珍藏了。
如果此刻我身邊站著那位陶老先生,也許他會和我一樣的想法吧。
莫名其妙的嘴裡喃喃自語起來,我依舊是微笑著的,眼角終於又掉落出了一顆淚。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不算後記的後記
於是想寫點東西紀念一下這篇文。這是我目前為止寫的最完整的一篇了,也算是盡了全力去寫的。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開始寫文之後最深的體會。所以之前很多東西寫到一半擱置在那,因為覺得不夠資格拿出來,比如《未央樓》。所以經歷了一系列打擊之後,我才決定迴歸到最熟悉的生活中去,寫曾在身邊的人,寫曾經發生的事。返璞歸真的結果是寫的很順手,但反響就只能說看緣分了。很意外的是,這樣的文,還是吸引到了一些和我有共同趣味的讀者,所以感恩並知足。
一直在想要以怎樣的一個方式來紀念一下我的高中生活。
許多人,許多事,真的是非要過去很久之後才會有一個後知後覺的深刻體會。然後會後悔,想著如果當年的我怎樣怎樣就好了,然後會惋惜,因為當年的心高氣傲與激情澎湃早已經隨風而逝。
所以我寫穿越,只是單純的想要藉助這種奇妙的設定給自己重來一次的機會。
這本身就和現在市面上那些靠著穿越來玩各種奇妙歷險的文章初衷是不同的。我寫這個文不是為了講故事,不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一段纏綿的師生戀,或是糾結的三角戀。
只是為了藉助這個故事,表達一點自己對人生,對愛情,對青春,對友誼的反思。
所以我用第一人稱來寫,讓大家看到一個人的視野其實是多麼的狹窄,比如夏未央看不懂楊逸的深情,所以自己掙扎了多年之後選擇放棄,這一切都是單方面的思想鬥爭,她以為自己是多年曖昧的受害者,可到最後才知道其實傷的絕對不是一個人。
所以有人會喜 歡'炫。書。網',至少表明了你們和我有著同感。是知己。
今天寫到最後這一章的時候我一直在聽杰倫的那首《反方向的鐘》,反覆的聽,前奏裡是流暢又帶著些許壓抑的鋼琴,重複著一段旋律。然後有幾次聽到這段旋律,不自覺的停下打字,差點落淚,我矯情了。
其實我不是一個矯情的人,也不喜 歡'炫。書。網'矯情的人和文。這直接導致了我的文風根本和華麗不沾邊,很多地方是蒼白的,感謝大家的寬容。
但這不代表我對會寫出那樣絢麗文字的人的鄙視,我還是很敬重的,因為我寫不來,他們卻做到了。這就和高考作文一樣,總有人能寫出讓人瞠目結舌的文字博得滿堂彩,我這個語文很差的學生從來只有望塵莫及的份。
關於這文裡的人物,我說過,都是身邊人物原型塑造出來的,因為都是我的朋友,我不希望他們在這文裡以一個可有可無的姿態出現的就像一個無表情的符號。所以我花了很多筆墨去鋪墊,給他們每個人一個完整的故事。因為他們伴隨著我的青春歲月,每個人都是主角,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立場。其實我相信這裡面的每個人在各位讀者的身邊也是有類似的原型的,比如陽光模範生喬苒,比如愛打籃球又很痞的蘇漓,比如假小子任凌初,再比如彈鋼琴的大美女施茵茵。
所以如果看這文的時候能喚起一些你對曾經身邊的某個人的懷念,那真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所以這文寫到最後,其實只剩下兩個字:珍惜。珍惜少年的夢,珍惜身邊的朋友,珍惜曾經過去的人和事。所以我讓未央從了楊逸,也是要憐取眼前人。
和程楓的戀愛,註定是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