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摸著她短短的頭髮,毛茸茸地似只小貓,心疼之餘只有嘆氣:“斌斌,以後長點兒心眼,要過一輩子的,男孩子還是人品最重要。”
大約多數人一輩子總要碰上幾件傷心事,然而無論最初怎樣的痛不欲生,最終還是要繼續活下去。
有人跨過這道檻,從此活得更好,有人邁不過去,自此沉淪。
有多少人能一輩子記著一個人?銘心刻骨的,不是曾經愛過的那個人,而是自己曾經的歲月,曾經的青春。
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但是譚斌多年後再回想,即使那個人的面目已經模糊不清,那一刻尖銳的傷痛,完全懷疑自己價值的自信崩潰,至今依然齧咬著她的心臟。
她不怕老鼠,不怕蟑螂,只怕井繩,那條咬過她的井繩。
電腦“叮”一聲輕響,打斷譚斌的回憶。
她湊過去。
一封新郵件,發信人是劉樹凡,發信時間是兩點十分。
第20章
一封新郵件,發信人是劉樹凡,發信時間是兩點十分。
………………………………………………………………………………………………………………………
譚斌錯愕地看一會兒,幾乎忘了點開。
她沒想到這會兒劉樹凡還在處理郵件。而且從題目上看,顯然是對她剛才那封郵件的回覆。她實在吃驚於劉樹凡的反應速度。
他身兼兩職,說日理萬機可能有點誇張,但日常工作千頭萬緒,費心勞神,這樣旺盛的精力不是人人都能擁有。
“DearGirl,”劉樹凡在郵件中說,“報告很好很清楚,非常感謝你的努力。唯一讓我不滿意的,是關於競爭對手的分析。很明顯,你和你的團隊,都沒有強烈的願望,去了解你們的對手。就象你所知道的,不瞭解競爭對手的狀況,猶如戰爭中知己不知彼,只能有百分之五十以下的勝算。因此你對所有銷售機會的估計,都需要重新考慮。”
譚斌託著下巴想半天,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個質疑。
報告中有完整的幾頁PPT檔案,對競爭對手技術方案的優劣勢,進行了詳細分析和比較。
劉樹凡依然不滿意,譚斌只能認為,他想知道的,是技術引數以外的資訊。
但是除了技術引數,其他很多事是沒辦法白紙黑字表達清楚的,也不是靠正常途徑能得到的。
最重要的是,程睿敏在職時,並不十分在意這種資料。
譚斌記得他說過,真正有效的競爭對手分析,建立在全面的資訊蒐集渠道上。
“戰時獲取對方情報通常靠什麼手段?靠的是深入敵後的戰地間諜。”他自問自答,“你們不要把腦筋歪到這上面去,那是戰略發展部門的任務。作為銷售,瞭解對手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寄託在對手的失誤上。如果你有這樣的精力,為什麼不去認真研究我們的客戶,尋找他們真正的painpoint,讓我們的解決方案更貼近客戶的需求?”
但是譚斌萬萬不能如此回答劉樹凡,明說這是程睿敏時代的遺風。
當然她也不能說,她做不到。
初進MPL的員工,都會接受一個洗腦培訓,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其一,“Iwillnotcomplain”;其二,“Neversaynever”。
譚斌私下腹誹過,說這兩句話簡直是一劑精神鴉片,直譯過來,就是對上司對公司,永遠不說不。
所以她猶豫著,開始緩慢地敲打鍵盤。
“Sir,您的提醒非常正確及時。這點的確是我們的弱項,我也曾注意到這個問題,試圖做過根本原因的分析,我私人的理解,是因為我們的銷售模式,關注點集中在CustomerFirst和WinTogether的策略上,所以我們的銷售經理,包括我,都沒有真正意識到知此知彼的重要性。我會記住您的建議,並把它納入下半年團隊能力的發展計劃中。再次感謝提醒。”
短短一段話,她寫了改,改了寫,字斟句酌,花了很長時間。
劉樹凡的質問無可厚非,MBA標準教材也是這麼教育的。企業戰略決策管理中就專門有一章,講的是競爭對手分析法。可是內心深處,她卻贊成程睿敏的做法。
先修身齊家才有可能平天下。而且公司和人一樣,總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趨實避虛是基本原則。
但是每一次改朝換代,否定推翻舊人立下的規矩,幾乎是必經之路,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