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人敢打他們的主意。因為“鳥盡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事情,在華龍的歷史上根本沒有發生過,開國十三太保的後代,一直得到了朝廷的大力照顧。如果宋家有意為官的話,恐怕現在的天下九公,就應該改為天下十公了。除了沒有傳嗣的“名相”姜尚以及“十大將”當中的三人之外,其他的太保的後代,都得到了優厚的封賞。當今天下掌握除天子外最大的兵馬大權的九公中的八個,就是他們的後人,和自己的祖先一樣,默默地保證著華龍王朝的安全。對九公的忠誠,朝廷一直是非常放心,八個忠良的後人,加上一個當今天子的御弟,哪個也不會有任何圖謀不軌的意圖。
當年太祖皇帝統一華龍的時候,宋鍾一直是身先士卒,憑著一身從未遇到過敵手的武功,無數次在千軍萬馬當中取上將之首級,不愧為勇冠三軍的“武帥”。而和宋鍾齊名的“文帥”孫臏,卻居然是一個手無搏雞之力的一介書生,甚至在出兵打仗的時候都乘不了馬,需要有人專門為他推著一張裝上輪子的座椅。但是沒有人敢輕視這個坐在椅子上面運籌帷幄的孫臏,太祖皇帝的龍軍在他的指揮下,從來沒有輸過一仗。如果少了他,太祖皇帝統一華龍的時間至少要推後十年,曾經被太祖稱讚道:“孫臏,真乃兵聖也。”尤其是平江南陳王一戰,在孫臏的指揮下,二十萬龍軍水軍將六十萬陳王大軍全部留在了鄱陽湖底,從此天下再也沒有了能夠阻止統一的力量。而此役之後“兵聖”的名字之響亮,甚至令孫臏的真名都不為普通百姓所知。
江東孫家,一直控制著整個華龍規模最大的水師,雖然說已經多年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鬥,但是“蟠龍軍”的戰士們現在仍然在認真地操練著。以近歲末,就算是江南也已經可以感覺的到深深的寒意,但是兵士們沒有一個叫苦,尤其是那些負責鑿穿敵船的水鬼們,依舊精赤著上身,只著一條犢鼻短褲,就拿著鑿子錘子一頭扎進了水裡。他們對此早已經習慣了,如果不是今天有貴人在觀看自己的訓練,恐怕他們還會和平日裡一樣什麼都不穿就跳下水去呢。
鄭和站在樓船的觀望臺上,仔細地觀察著眼前訓練的蟠龍軍兵士的一舉一動。在當今天子派出了二十幾位攜聖旨往各地傳令的使者當中,鄭和是唯一的一個太監。但是太祖“宦官不得議政”的遺訓也不能阻止龍御天將派往江東的使者定在了鄭和身上。因為他知道,在朝廷的百官當中,缺少的就是熟悉水戰的人才,甚至連會水的將軍都不是很多,而身為太監的鄭和,卻正好有著這個資本。所以說鄭和不但成了傳旨的御使,而且還是所有的御使當中任務最重的一個。“天威”計劃的第一階段,就需要調動華龍水軍當中的三個精銳。和其他軍隊不同,水軍的駐紮有著條件上的限制,天子不能隨時視察,就算是名義上的天朝水軍統領朱天鵬,實際上也並不在他身邊,而是遠在膠東威海,訓練著他的天鵬水師。因此龍御天才要鄭和先不將旨意拿出來,而是先觀看一番當地水軍的操演,如果真的符合要求的話再宣旨不遲。
站在鄭和旁邊的江東孫家當代家主,賢德公孫堅從臉上絲毫看不出鄭和的心思來。雖然說自己一直沒有停頓地訓練著麾下的將士,但是他也知道鄭和同樣是精通水戰的專家,可不是能夠輕易糊弄過去的。他不宣旨意,而是先要自己搞現在的這樣一個演習來看一看,顯然天子在擔心自己因為安逸的日子久了而荒廢正務。不過他對自己的蟠龍軍還是有著信心的,為了叫鄭和相信自己不是在演戲,甚至還發令將附近三十里之內的所有將士召集到了這裡,按照編制列隊,由鄭和從中任意挑選一隊來操練。作為兵聖的後人,孫堅乃至整個孫家沒有片刻忘記祖先所創造出來的輝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只有不間斷的嚴格訓練,才能造就一支不丟“兵聖”的人的鐵軍來。
鄭和的臉上看不出一點情緒來,不過他對眼前的這支隊伍非常滿意。孫家果然沒有荒廢時光,如果他是倉促之間從部下當中挑選出最優秀的人來敷衍自己的話,應該逃不過自己的眼睛。眼前的這些將士,無論自身的行動還是彼此之間的配合,都看的出是經過長期的訓練的。如果真是孫堅從各支隊伍中挑出來的精銳的話,就算他們的能力再強,但是相互之間的配合不可能這麼默契,顯然只有長期在一起訓練的人才能表現成現在這樣。而且再看那些訓練用的木船,顯然不是新近趕製的,上面佈滿了刀槍箭矢留下的痕跡,甚至演練“跳幫”的那一面,要比另一面要矮上少許,船幫都被兵士們的腳磨平了。而兵士們身上穿的水靠,上面依稀可見只有長期泡在水裡才會形成的水鏽,可是又全部完全的合身,肯定不是臨時找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