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些青樓名妓的風範了吧?從剛才起,楚殤狂怒的目光就一直沒有從我身上收回過,若不出意外……,我在心底笑了。
月娘清了清嗓子,嬌笑道:“卡門姑娘今夜的陪客的起價是白銀一百兩。”話一出口,臺下眾人紛紛吸氣,就聽到剛才那譚大頭大叫道:“一百兩白銀,月娘你可真會漫天要價啊。”
白銀一百兩?我嘆了口氣,這倚紅樓果然是銷金窩啊。前世喜歡看些閒書,有次曾看到過我那時空的古代貨幣換算制度,對比現代看電視劇的情節,常常感到可笑,戲裡的古人們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這裡其實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中國古代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是很高的。制錢(即標準的方孔銅錢)一枚稱“文”,白銀和黃金按“兩”融錠,古代的錢自唐以上的各朝各代雖然單位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一元錢等於一百分這樣明確。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二十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十八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以清代為例,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