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沒。”
“姥爺,您問吧!”琳琳顯得很是自信的說著。
“好,《論語》第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什麼意思?”姥爺問道。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琳琳搖頭晃腦的解釋道。
那這一句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是什麼意思。姥爺問道。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琳琳解釋道。
就這樣爺孫倆越問越投機,從《論語》內容的意思到《論語》的意義。
琳琳覺得《論語》這本書裡面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琳琳有時也覺得有些晦澀難懂,但是琳琳將它分為這麼幾塊學習的,首先琳琳說說學而篇,第一點孔子所講我們要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孔子讚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
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孔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於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