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上身手不凡、劍術驚人。
不過嘛,雖然秦國只是個諸侯國,秦王只是個諸侯王,但嬴劍練劍的時候,肯定是早早有人把劍解下,拔劍出鞘,雙手奉上,所以緊急情況下,他怎麼可能知道,拔劍時,劍應佩在何處,手應握在何方?雖然實際上,胡亥也是今天才知道,因為沒有發明椅子的關係,所以秦人席地而坐的時候,劍竟然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佩在左腰方便拔出,而是放在腹前左腿上。
唉!說來說去,還是缺乏生活經驗……慢著,當爹的吃了不會拔劍的苦,從今而後不會改家訓,要求每個兒子都苦練拔劍術吧?
就在胡亥發散思維之時,聽見扶蘇高呼聲的嬴政回過神來,左手順勢一推,將劍推往左側背,右手在劍柄上一搭,只聽見“嗆啷”一聲,太阿劍出鞘。
拔出長劍,回身與荊軻搏鬥。這一場搏鬥,太史公雖只用了六句,區區二十七個字,但寫得驚心動魄,而且句句合乎匕劍相搏之道,值得一提。
太阿十大名劍之一,乃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楚國鎮國至寶,是把威道之劍。春秋之時,晉國曾為得到這柄寶劍而圍攻楚國三年,但圍來圍去不知道為什麼太阿就到了秦國,還成了秦王的佩劍。
手持著十大名劍,自身又有一身不俗的劍術,劍壯皇帝膽的嬴政乾脆不跑了,手持著太阿回身向拿著匕首的荊軻砍去。
荊軻見此情況,也不閃不躲,毫不猶豫,舉步便向秦王貼身衝去。須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荊軻拿得是短兵,玩得是近戰;嬴政拿得是長劍,玩得是遠端。遠端最害怕的就是被近戰近身,荊軻只要衝入長劍的攻勢之內,和嬴政貼身相搏,太阿劍便會失去它的威力,而荊軻的短匕正好可以其所長。
不過荊軻精明,身為劍術高手的嬴政也不傻,“射人先射馬”的道理他還是懂得,他見荊軻舉步衝來,立劍長劍下劃,對著荊軻的大腿就是一劍。
太阿劍就是太阿劍,就是比一般的劍牛逼了得,按照“劍走輕靈、以刺為主”的線路,一般的劍也要是在荊軻大腿上戳一血窟窿,造人造血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