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們就算商量定了,第二天就由各人回家向長輩彙報,雙方長輩要是沒意見,就這麼辦。他們快要分別的時候,王夏花問丁勇:“買禮品與定飯店的錢,你有嗎?你平時錢夠用嗎?我給你兩萬塊錢吧!”
丁勇說他們家現在好多了,債基本還完了,春節前,家裡的農副產品還賣了一萬多塊錢,現在家裡還有五、六千塊錢。辦這件事沒問題。
第二天中午,丁勇抽空到街上給王夏花買了一套衣料,晚上他就回家跟媽媽說了他與王夏花在正月二十舉行訂婚儀式的事,媽媽一聽十分高興。母子兩就開始商量給王夏花送禮品的事,丁勇說王夏花要求從簡,他已給王夏花買了一套全棉的衣料,馬上就把它裁好,請媽媽用手工縫一下,這樣的禮品就比什麼都珍貴。
丁勇媽媽說他們家還有一隻翡翠手鐲,是丁勇奶奶傳下來的,這是必須傳給王夏花的傳家首飾。另外,他們家還有一隻銀項圈,也不知多少代了,是祖傳的,按家規它也要傳給王夏花,在沒生寶寶以前可以由王夏花戴,生了寶寶以後就給寶寶戴。寶寶大了,就收起來,再往下傳。
丁勇媽媽說一套衣服,一隻手鐲,一隻項圈,已經三樣了,再加兩條方片糕,就是四樣,這就合規矩了。這就叫四則禮,是訂婚的常規禮數。只是一套衣服顯得少了。丁勇說沒關係,王夏花又不是沒衣服穿的人,純粹是儀式。丁勇媽媽還說禮品要用紅紙寫成禮品單子,讓親家家裡的人能一目瞭然。每一件禮品都要貼上雙喜子。如此,母子二人就商量定了。丁勇開始為王夏花裁衣服。
王夏花吃過晚飯就來找爺爺和父母,她把她的訂婚安排一一說了一遍,爺爺除了說好,沒任何意見,他一定去參加王夏花的訂婚儀式。爺爺沒意見,當然父母也就沒意見。李河柳問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幫忙,王夏花說其他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就是周鄭小萌和沈凝怎麼請法,還不知道。李河柳說見證人由當媽媽的請,家庭成員由爸爸通知,也是向他們宣佈王夏花要訂婚了。
王夏花走過以後,李河柳想了許多,她想著李東。李東
比王夏花大,至今婚姻大事沒有頭緒,這孩子心氣太高,看似聰明,卻沒有王夏花心機靈活。李東心裡想著王旭初,而王旭初沒有反應,這種一廂情願,往往都是花籃打水,只是一場空。從平時的細小情況看,王旭初似乎對周鄭小萌有那麼一點意思,而他們也沒有一點公開的跡象。她又想到了李標,他比王春亮大,至今也沒有女朋友,她提醒過李標幾次,李標說他在考慮,但遲遲不見有人下樓。另外還有王旭初,是一個離三十不遠的人了,至今不慌不忙,到底想著什麼,也不得而知。她作為母親,一想到這些孩子的事,往往就免不了有些著急。
正月二十這天上午十點半,王李之家的人準時來到一聚德酒樓的和悅廳,丁勇、丁勇媽媽,及兩個見證人已經恭候在在餐廳裡,茶几上的茶已經沏好。丁勇請各位就坐喝茶,並向王李之家的成員介紹了他的媽媽,接著王夏花向丁勇媽媽介紹了她的爺爺、父母、及哥哥、姐姐們。接著大家喝茶敘家常。
到了十一點,沈凝對李河柳說:“李總,時辰到了,就開始過訂婚禮吧,請丁媽媽點交,您接一下。”
李河柳趕快答應著:“好!好!”
丁勇媽媽站起身,李河柳也站起來。
丁勇媽媽向李河柳遞上了第一份紅包,說:“請親家母開啟看看。”
李河柳開啟紅包,裡面有一套人民幣,一百塊的,五十塊的,二十塊的,十塊的,五塊的,兩塊的,一塊的,各有一張,合計一百八十八塊。是個吉利數字,是一種象徵。
丁勇媽媽又向李河柳遞上第二個紅包,說:“請親家母開啟看看。”
李河柳開啟紅包,拿出一張紅紙條,上面寫著:風衣套裝一套,翡翠手鐲一隻,銀項圈一隻,方片糕兩條。李河柳一一念給大家聽了一遍。
接著大家看具體的禮品,先開啟風衣套裝,風衣的水紅色面料上飄著橙紅色的小薔薇花,每一枝花都有綠葉襯著,花與花之間有許多金色的小蜜蜂,顯得文雅,喜慶。王旭初與李標不約而同地說:“這面料好,好!”
李河柳驚喜地說:“啊!全手工縫的呀,誰有這麼好的手藝呀?”她轉身朝王樹喜說,“老王,快來看看,這是工藝品呀,難得一見。”
王樹喜把風衣拿到手,細細看了幾遍,說:“光是這四對布扭扣就看出這是好針線,做得誇張有度,細密有加。這是失傳幾十年的手藝啦!整件衣服針針線線都是一樣均勻,闆闆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