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子竟阿兄能練就一氣呵成、氣勢驚人的草書了。”
“說起來,諸位可曾為今後想過?摹本一事,往大了說,是為國為民;往小了說,亦是為己。不過,光憑此事,若想在仕途上走得更遠可並不容易。吾等再有才華,若無伯樂,也只能埋沒於眾人之中。”
“澄瀾(崔泌)此話倒也不錯。不過,千里馬易得,伯樂難得。”
“呵,我們中也有幾個已經出仕的,總比你們這些尚未出仕的更多些門路。既然大家有緣聚在此處,彼此互相舉薦亦是應有之義。”
聽到此,崔淵挑眉冷笑起來。李治早已知道崔泌、崔泳兄弟倆的立場,微微眯了眯眼。摹本之事按理說,是他與崔淵主持發起的。這群人日後都該是他的幕僚才是,卻不料半路殺出一個劫道的了。如今魏王李泰如日中天,投奔他之人猶如過江之鯽,他居然連這麼些許人也不願意放過?還想將摹本之事的功勞變相地搶過去?
崔淵朝著他輕輕地點了點頭,舉步進了院子,勾起嘴角:“澄瀾,我以為,咱們聚在一處,只是為了論書畫之道。摹本一事,亦是為陛下分憂,惠及天下寒士。揚名並不是目的,只是隨之而來的結果而已。至於入仕,乃至尋找伯樂,更非我舉辦文會的初衷。”
崔泌笑著望向他與他身後的李治:“子竟說得是。不過,相交一場,我也只是為了諸位的前途考慮而已。”
“你所謂的前途,便是投奔魏王門下?”崔淵環視著眾人,冷淡地道,“我不妨與諸位說清楚,若有心投效魏王,便隨澄瀾、澤明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