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不是多了一些千年知識,恐怕她還不如一個本土姑娘,畢竟這時代女人經商不是這麼容易。
不過要說到這大山裡,如今桑月對它的印象倒改觀了許多。
她已經從莊大牛嘴裡逐漸瞭解到,這個西齊朝雖然不是自己所在的那個時空的西齊朝,可這個西齊朝也不是她所在的二十一世紀大中國那樣和平。
因為窮,好多地方有土匪強盜不說,邊關還時不時的有****。聽說二十年前西齊北疆發生了大規模的侵略,莊大牛有個叔公當時就是被徵了兵役死在了邊關。
那戰亂持續了不少年,如今也不是很太平,所以這山寨裡的人有好多都是逃戰難進來的人。
這山寨雖然貧窮落後、交通、醫療什麼的都不方便,但好似戰爭還從未禍及到這吧?
什麼禍也強不過戰亂,那種以人拼人的殘酷現實。
看兩個男人臉上一臉的籲噱,為生在山裡而唉聲嘆氣,桑月勸說起來:“其實要我說啊,山裡有山裡的好處,最少打仗很難打到這來。要是把出山的路修平修寬一點,在最險峻的地方修個山門,真有****了這裡倒是個避亂的好地方。”
寨子里人有誰不羨慕住在鎮上的人?
又有誰會說這山裡好?
如果不是跑出去外面會餓死冰死,又有幾人會安於住在這出腳門都不方便的地方?
這說法讓張大虎意外的看了桑月一眼,聽了這話他的表情明朗起來:“嫂子果然是從大地方來的人,這想法就是與眾不同,確實你這麼一說,山裡也不錯。而且你提的這建議倒是真不錯,要真那樣啊,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這寨子裡就安全了。可惜,這修路修門哪樣不要銀子呢?寨子里人吃飯都吃不飽的人家有的是,誰還能出銀子做那些。”
窮固然是個理由,但主要的還是觀念問題。
這時代的人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大山裡其實很多寶,只要把它們運出去了,恐怕就不會窮了。
她的理念這古人無法接受,桑月也只得轉到這沐家的媳婦身上來:“當時這沐家兄弟買人時,就沒有問一下這女子的意思麼?要是人家實在不願意,那就換個人買啊,這人牙子處聽說賣身的人不少呢。”
換個人買?
媳婦兒還真是單純。
要是有這麼容易,誰家會願意買一個要死要活的女子回家?
說到這事,莊大牛接了話:“月兒,你不知道沐家的情況。沐大是七兄弟的大哥,沐橋是老四,自他們二叔當兵走後,他們爹緊接著上山幹活時出了事,花盡了家中的銀子,他爹的腿才能下地。當時沐大才十一歲,沐家的老五才一歲,這生活的重擔就落到他身上了。
後來他爹做不了重活了,日子也就越來越難過,沐家老六、老七相繼出生,又相繼沒了,直接把他老孃給整沒了。三年前他爹也死了,加上沐四也長大了,兩人才積了些銀子,為了傳宗接代才去買個媳婦。兩人手中就那麼幾兩銀子,哪能想你想買哪個就買哪個呢?”
看人定價,人不同賣的銀子也不同,雖然同樣是女人。
桑月對這沐家的媳婦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她是無奈被賣進了山,而她則是無奈老天把她打進了山!
都是不自願的落在了這山裡,誰會甘心呢?
沐家媳婦不甘心,她桑月哪裡又甘心過?
只不過,她沒有沐家媳婦的勇氣,而沐家媳婦沒她的睿智。
面對這無奈的年代,隨著沐家女人的尖叫聲遠去,想著自己也是個無根的浮萍,縱然是同病相憐,桑月也無法去管別人的命運了。
只是桑月並沒有想到,一個明明與她無關的女人,後來卻還扯出了不少的牽連。
同時,也讓沐家兄弟與他們扯上了關係。
當然,這是後話。
一路上桑月都在沉默,直到張大虎去林子裡方便後,莊大牛才走近桑月:“媳婦,你是不是心情不好?”
桑月轉頭看他:“沒有啊,我為什麼心情不好?”
聞言莊大牛心一鬆:“我怕你也想學沐大媳婦…月兒,你別跑行不?我真的會對你好,而且會好好幹活,絕對不會讓你受窮受苦。”
跑?
桑月諷刺的一挑嘴心道:我倒是想跑來著,只是我跑哪去啊?
沒有身份證、沒有銀子,她跑得了和尚還能跑得了廟?
桑月雖然文化不高,可見的世面卻不少。像這沐大的媳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