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這樣一個猛人竟然被人參了,自然在朝廷上引起了震動。
周頤聽這些翰林討論,才弄清楚了事情的經過,這事說起來周頤還是見證者。
周頤住進來福客棧不久,就見證了楊知文的狗腿子將一個說楊知文壞話的舉人給抓了,而且還是當著那麼多人的面。
周頤當時就覺得這是辦的有些沒腦子,果不其然,現在報應來了。
那舉人來京城趕考,只不過因為罵了楊知文幾句,就被人抓進了大牢,還受了酷刑,打的屁股皮開肉綻,然後像被丟麻袋一樣被人丟了出去。
這樣子自然是不能參加春闈了,這舉人便錯過了這次的科舉,這樣他怎麼咽得下這口氣。
一紙狀書將楊知文告上了大理寺,可大理寺哪敢接這個燙手山芋,而且人家給出的理由也正當,大理寺是管複核的,京師笞杖以上的案件歸刑部管。
刑部推無可推,便實行拖字訣。
這可把那書生惹惱了,他直接將事情鬧大,京師現在還滯留許多落榜的舉人,那書生直接在這些人跟前鼓動,說楊知文把持朝政,朝綱不振,藐視天下讀書人,還有意無意的將這些人落榜的原因說成是因為楊知文,才導致科舉混亂,有才之人不能提名等。
這可把這些落榜的舉人情緒挑起來了 ,他們本來就覺得自己才高八斗,不是自己沒用,是考官眼瞎呢,現在有了一個現成的理由,自然跟著跳了。
這件事越鬧越大,這時候,那書生好死不死的又敲了登聞鼓,直接訴他被曲打,楊知文權傾朝野,刑部助不管紂為劣等。
得到京師讀書人的支援,這件事已成浩浩蕩蕩席捲之勢,這時候,督察院直接有人參了楊知文一本,言楊知文草菅人命,在朝廷結黨營私,百官只知楊首輔而不知皇帝。
周頤聽了倒吸一口冷氣,這話都敢說,可以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崇正帝為了這件事直接開了早朝,破天荒的把楊知文狠狠訓斥了一頓,直將將他從首輔降到了次輔的位置,現在的首輔由原來的次輔邢景擔任。
不過一早晨的時間,楊知文就從那個權傾朝野的首輔大人變成了次輔,雖看著只降了一個品級,但首輔能決斷內閣,次輔卻只能做些輔助工作。
這裡面可以說一個天一個地也不為過。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楊知文就這麼被放逐了?
大多數人都有些迷糊。但朝廷也有不少眼利心明的人看出了事情的本質。
楊知文讓崇正帝感到了威脅。
周頤管中窺豹,他可以肯定,那書生的背後定有人在推動。這書生已經是舉人,他不可能不知道大理寺和刑部的區別,但他還是首先去大理寺告狀,為什麼,因為他要給別人造成一種全朝野都不敢管楊知文事情的印象。
然後聯合書生,造成巨大的輿論壓力,再加上督察員的參本,最狠的是百官只知楊知文而不知皇帝的話,簡直是絕殺。
崇正皇帝再怎麼憊懶,他也是皇帝,對權利有著天然的獨佔欲,現在竟有人威脅到了他,這還得了,於是平地驚雷,直接將楊知文給擼了下去。
一切的一切,一環扣一環,周頤甚至在猜疑,當時那書生被抓,是不是也是設計好的。
晚上回家,坐在書房裡,周頤越想越覺得這朝堂的水深的不可捉摸。
看似無敵的楊知文就這麼被一招擊敗了?而且皇帝雖然久不管朝政,但對朝廷的掌控卻還是很大,不然不可能這麼利索的就剝奪了楊知文的權利。
帝王心術啊!
而有人敏銳的察覺到了皇帝的心思,不知醞釀了多久,才對楊知文來了這麼一記絕殺,至於幕後人是誰,看看誰受益就知道了!
這也是人才啊,大才。
周頤嘆了口氣,在這些大佬面前他還是乖乖的盤著吧,老老實實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儘量不去招惹這些心思深沉的傢伙。
不過轉而周頤又失笑,他一個小蝦米,有什麼可擔心的,誰會注意到他!
京城風雲變幻,遠在南邊的廣安縣還是一片平和。
不過這幾日,廣安縣徹底轟動了,廣安縣竟然出狀元了!
第100章 三丫欲和離
廣安縣是科考大縣,教育資源豐厚,但白鷺書院和青雲書院裡面佔大部分的還是外鄉人,廣安縣再厲害,到底只是一個縣城,每屆會試攏共才錄取二百多名進士,整個大越朝總共有一千五百多個縣,每兩次會試,廣安縣能保證有人金榜題名就足夠傲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