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清嵐親自登門,言辭懇切地向陸瀚表明,自己絕不會因為蕭少瑜而對他有一絲一毫的懷疑。陸清嵐更是以一個晚輩的身份,懇請陸瀚出面幫助蕭少珏度過難關。
皇上皇后做到這個份上,之前陸瀚簡直不敢想。他不由感激涕零,終於答應了到戶部任職。
陸瀚起復之後,第一個職務便是戶部左侍郎,整個戶部於松是一把手,他是二把手。陸瀚展現出組織後勤方面的才能,他施展乾坤大挪移,於松都不知道他是從哪裡變出來的錢,沒過幾日,居然把陸文廷的軍餉給湊足了。
於松也是不得不寫個服字。
蕭少珏大為高興,將於松轉任吏部尚書,然後直接提拔陸瀚做了戶部尚書。沒有於松掣肘,陸瀚在戶部更是如魚得水。
再說陸文廷,銀子到位之後,行軍速度極快,很快就到了雍州。和葉元信短兵相接。兩人的軍隊加起來有三四十萬,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彼此之間相互試探,接連打了幾仗,幾乎每次都是周**隊吃虧,次數多了,葉元信也吃不消,加上不服氣,又仗著自己人多,終於發起了全面的進攻。
三十多萬軍隊,在西北廣袤的平原上廝殺,那場面可不是一般的宏大。三十多萬顆芝麻撒在地上都要佔據很大的一塊地盤呢,何況是三十多萬人馬。
葉元信一向對自己的指揮藝術十分自信,可是這麼多軍隊,他一個人就是八張嘴也指揮不過來,只能做到個大概齊,大方向上沒有什麼錯誤,剩下的只能聽天由命了。
☆、第342章 親征
這時就顯示出葉元信和陸文廷之間的差別了。陸文廷透過新軍嚴密的組織方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命令傳遞方式,透過傳令兵加旗語的方式,幾乎能做到對大軍如臂使指般的指揮。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指揮官必須要有極高的軍事素養,做到極致的冷靜並且當機立斷。換一個人,就算情報系統同樣發達,也無法像陸文廷這樣將大軍指揮得如此出神入化。
兩軍鏖戰十日,最後葉元信所率大軍左翼三萬人馬被陸文廷硬生生地強攻吃下。整個周國的大軍士氣低落,已有崩潰跡象。
葉元修那麼精明的人,肯派這位五弟擔任大軍統帥,帶兵打仗的方面,他自然是極具天賦的,不過和陸文廷比起來,他可就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了。
葉元信試著收攏人馬,準備修整之後再戰,卻發現已現在的陣型,只要自己一變,必將露出破綻,陸文廷都會乘隙而入,那時等待他的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敗。
葉元信叫苦不迭,六百里加急向上京求援。
葉元修只派了兩萬援軍趕來,但是這次他派出的統帥是樂炎。此前樂炎始終反對葉元修和他的政策,所以近幾年來一直被投閒置散,到了此等關鍵時刻,葉元修也只得派他出面收拾殘局了。
陸文廷臨行之時,蕭少珏曾對他說過,“葉元信此人並不足懼,周國唯一可怕的對手唯有樂炎。”
軍事會議上,高階將領們全都面露憂色,樂炎的名聲太大了,在場眾位將領幾乎有一多半吃過他的大虧,剩下的一小半,都是聽著他的名聲長大的。
陸文廷卻顯得有些興奮,說他年輕氣盛也好,說他初生牛犢不畏虎也好,他並不害怕樂炎。他給將領們打氣道:“樂炎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咱們如今已經佔據了主動,還怕他什麼?何況咱們和樂炎遲早有一戰,這一戰勝了,就能把他踩到腳下,打破他不敗的神話,你們還怕個鳥!”
眾人見主帥鬥志昂揚,心下安定了不少。
樂炎率領援軍到來之後,很快接替葉元信成為三軍統帥,陸文廷立刻感覺到壓力大增。
樂炎帶著周國的軍隊邊打邊退,很快就把佔據的燕國國土吐了出來。
陸文廷收服燕國,這是一大功績,但是他卻高興不起來。本來他計劃吃掉葉元修的主力,一戰之下將周國打殘,卻未曾想被樂炎硬生生扭轉了局面。
燕國地形複雜,不適合兩國大軍展開隊形,事到如今,陸文廷只好收攏軍隊,重整旗鼓,打算和樂炎決一死戰。
雙方的大軍在周國的邊境重鎮恆州對峙。樂炎雖然成功保住了周國主力,但也使出了吃奶的勁兒。陸文廷年紀雖輕,但指揮起大兵團作戰卻如魚得水,並不來得比他差,區別只在於沒有他那樣豐富的經驗而已。
這是他有生以來碰見的最大勁敵。
樂炎絲毫不敢託大,連發六道公函,向朝廷求援。經過此前的戰役,周**隊減員到十五萬,士氣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