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嬌及任天柔,乘坐青牛棚車,趁返回“無極大界天”機會,先至南邊神仙府宅探望岳母戚夫人。
天柔、天嬌兩姊妹見著如母恩師戚夫人,少不了一邊噓寒問暖,一邊孺慕撒嬌。
李探花好奇問道:
“師兄!師父他老人家廣發‘太上無極令’,遍邀太虛仙境各界天神仙眾,到底所為何事?”
黃石公慈容露出微笑道:
“探花!相傳周昭王時天呈異象,現五色光芒,直貫太微星。當時的太史蘇由啟奏皇帝說:‘必有聖人降生西方,天現祥瑞,一千年後,此聖人的聲教將傳來中國,大盛後世。’今日盛會因而產生。”
李探花好奇問道:
“師兄,蘇由所說聖人是誰?”
黃石公笑道:
“就是西方聖人——‘佛’,今因緣際會,師父老人家恭請‘佛’至‘太虛仙境’為神仙眾說法!”
李探花神色一呆,噘嘴不以為然道:
“哇!這‘佛’比師父他老人家還偉大嗎?竟值得‘太虛仙境’來個神仙總動員?”
黃石公臉色肅然道:
“聽師父他老人家的語氣,非常推崇‘佛’;他說有此因緣參與盛會者,皆是宿世有大福報之人,千載難逢呢!”
李探花驚訝脫口道:
“師兄!師父管轄的‘太虛仙境’神仙眾多不勝數,難道比下過一個‘佛’嗎?”
黃石公信誓旦旦說道:
“聽師父說,此‘佛’神通廣大,統領三千大千世界,行無量數之神仙、鬼靈、天人等眾生,‘太虛仙境’只是其中一個世界而已。”
李探花聽得目瞪口呆,然而滿瞼懷疑,揚眉噘嘴道:
“師兄!如此譬喻,可把師父他老人家此得太低了吧?”
黃石公神色肅穆道:
“探花!這個問題我問過師父老人家,他說不要有分別心:‘佛門’與‘道門’是殊途同歸,上者可超三界外,下者還在三界內,因緣業力各有不同,皆可成就‘佛祖’或‘道祖’,又因宿世所發願力故,各自前往他方世界因緣渡眾!”
李探花習慣性地摩挲臉頰,訝異道:
“太難理解了,這麼說‘佛’不止一個嘍!也就是教化區內有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如此有千百萬‘佛’,不就有千百萬個三千大千世界了?”
黃石公語氣肯定地道:
“是的,師父他老人家還說了個新辭叫‘次元空間’,大如太虛,小如芥子皆世界。”
李探花還是不明其意,問道:
“師兄!您在說什麼跟什麼呀?”
黃石公摳一摳額頭,尷尬道:
“我也是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師父他老人家太忙,還沒來得及問清楚呢!聽聽那個‘佛’怎麼說法吧!”
李探花窮追猛問道:
“師兄!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佛’真有通天本領可以管?”
黃石公以驚歎莫名的語氣道:
“聽師父他老人家說,‘佛’的本領大到每個世界開了幾朵花,下了幾滴雨都瞭然於胸。”
李探花大吃一驚道:
“真的?那麼厲害?連這等雞毛蒜皮芝麻小事都知道?那功夫是怎麼練成的。?”
黃石公一攤雙手,道:
“大概是吧!‘佛’如何成就廣大神通的,恐怕只有師父知道了!”
黃石公與李探花這一問一答,戚夫人和天柔、天嬌姊妹是聞所未聞,也忍不住插嘴。
任天嬌好奇問道:
“師兄!現今皇上推行‘黃老之治’,全國奉行,已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家爭鳴,並未聽聞所謂‘佛’的聲教傳世。”
戚夫人微笑說道:
“是啊!妾身伺候高祖劉邦時,各地戰亂剛剛平息,百姓流離顛沛,民不聊生,物資非常缺乏。‘黃老之治’不過實行短短几十年,百姓豐衣足食,京師錢累鉅萬,貫朽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如此盛世已是前所未見的成就,難道還有比道門更高明的學說?”
黃石公雙目炯炯,正色道:
“戚夫人!師父他老人家體驗春夏秋冬、飄花落葉、寒天暑地,自然迴圈,瞬息無常之四季變化而人道。任何學說之推行存乎當政者一心,真誠推動,以民為天才能成功;如果只是利用學說統御百姓供其役使,實行愚民政策,只會應了世事無常,物極必反之理,終要幻滅如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