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得到訊息的則是滿是愕然。
這兩個京都是怎麼回事?
很快就又有臣子出列:“臣以為不妥。南北官員在朝中本就數量不同,暗中更有貶斥之事。若是有兩個京都,豈不是南北對立愈演愈烈?”
這話卻是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裡話。
皇帝在北邊的京城裡,到底是北邊這才算真正朝廷,若是另設六部,那南方的京都算是什麼事呢?
有名無實?
或是稍有權勢?
若是今後一分為二……
“朕一半日子在北京,一半日子在南京。諸位為君為民,豈該南北對立?”蕭子鴻其實早就決定好了,不過是放到朝廷上想要過個明路,“此事還要眾位愛卿看看如何安排才妥當。這兩京之間的路途,也要走起來越便利越好。”
否則他真的兩個月在路上,他還上個什麼朝?
他略加思索:“南京六部,只設到侍郎,尚書只設京城,統管兩京六部。今年科舉,翰林院、禮部、貢院,都要細著來。”
這一年走兩回的路,也正好讓他能夠清楚看到天下在他的治理之下,是否步步變好。
眾臣在下方互相對視著,不少都皺起了眉頭。
要不是蕭子鴻早與丞相以及六個尚書都說過這一事,今日朝上肯定是吵成一鍋。
而即便是這樣,不少臣子還是輪番上陣,紛紛說起了此行的益處和弊端。
要不是蕭子鴻看著時辰差不多,喊了下朝,朝中眾人估計能說上一整天。
而這一回早朝上討論的事情,很快便傳遍了整個京城,又從京城傳遞了出去。
天下書生為此心中一喜。
南方要另設六部,原本翰林中有不少進士,而考了三回沒中的舉人也在可當官的名錄上,但那也遠遠不夠。不過怎麼辦,必然是從今後的考生中選取。
這可是大事情。
尤其是近日裡還有傳聞,官員的月錢要漲,遠超先皇時期。新帝認為官員們有了足夠的錢,就會大大減少去貪的可能性。
當這個訊息傳到崇明教,到了舒淺耳中時。
舒淺愣了愣:“兩京制?”
前些天喝多了酒的姚旭揉了揉額頭:“是。應天預計要改名為南京,京城則是直接叫京師。南京除了六部外,都察院一類也一併設立。”
舒淺覺得這法子短期內是可行,長遠角度,卻是有些不妥的。
“南京六部管轄哪些地方?”舒淺問姚旭。
姚旭思索片刻:“這個爭議頗大,至今似乎都沒有正式說定。新皇的意思是,統管長江以南,江南著一帶。但是臣子們的意思大多是隻管幾個州府以及周邊縣。”
本來這事就算是江南牽扯起來的,若是勢頭太大,今後猛然割裂開南北,京師會被內外夾擊,太危險了。
舒淺聽了還覺得臣子們劃分的地方太大了,這南京六部所能管的地方該是越小越好,比如只管南京。
她想了會兒,忽然失笑:“我在這兒想什麼?”
想出來什麼,也不可能朝廷上下聽她的話來做。
“朝廷這事,有事也是百年後的事。哪能管那麼多呢?”舒淺擺了擺手,“我知道了。你記得再去看看他們火器練得如何。我們該準備出海了。”
崇明教第二回出海,日子也是差不多了。
作者有話要說: 明朝是唯一一個朝代,設定了兩京制度的。不過本文設定和歷史上稍有差異,主要是南京六部等掌權和管轄範圍的差異性。
第91章
第二回出海,舒淺早就和眾人說定了; 她負責帶著人一塊兒出。
這回海舟經過幾月修繕和改造; 還放上了幾個隱蔽的移動火炮; 準備了一些彈丨藥。
每艘船上都安排了弓箭手和炮手。
本來出海的該是畢山、舒淺,再帶上教中一半出過海的和一半沒有出過海的; 算是老帶新,能夠快速讓教中教徒都習慣起出海日子。
但計劃總是比不過意外的。
原本舒淺這幾日帶著人練火器; 手上臉上時常帶著灰黑。
她跑上跑下的,也算是常見到喬曼。
教中很多事要喬曼看管著,喬曼還經常照料她; 給她準備洗漱擦拭的乾淨熱水。
可這些天但凡遇到喬曼,喬曼便會說想要一道出海。一次兩次都被舒淺含糊了過去; 等到第三次; 舒淺不得不勸喬曼再等等,說清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