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紙寫滿三張,衛添喜看著自己筆下推匯出來的公式,輕輕籲出一口氣,有些失望。
她推匯出來的結果同那作者證明的結果存在巨大差異,甚至可以用天差地別來表示。
將自己的論證過程附進論文中,衛添喜開始撰寫審稿回覆信。
在信中,她將這篇論文的優缺點客觀地做了評價,並且針對論文中提到的問題做了詳細的解釋,然後封好信封,親自把信給寄了出去。
《數學 科學》編輯部為了保證審稿的公平,採用的是盲審制度,論文作者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會落到哪個審稿人手中,只知道審稿人一定是數學界的權威之一,而審稿人也不會知道自己手中拿著的是誰的文章,從根本上杜絕同行之間‘互捧’的可能。
同時,也造成了好友之間互相打臉的悲劇。
衛添喜收到的這篇文章就是她的好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工作的德萊克老先生所寫的。
德萊克老先生比衛添喜大了將近四十歲,二人屬於忘年交。
衛添喜十分敬佩德萊克老先生在學術界的威望,德萊克老先生也十分欣賞衛添喜在數學領域中展現出來的才華,然而……衛添喜的這份審稿信怕是會將友誼的小船摧毀了。
那封信漂洋過海抵達《數學科學》的編輯部時,已經是大半個月後,《數學科學》編輯部的主編親自看了衛添喜寫的回信,又找了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的一些數學家來研究衛添喜給出的審稿意見,最後忍痛向德萊克老先生說了‘no’。
德萊克老先生對於這件事情極為看重,他的學生門人也拿這件事為榮,畢竟這問題是如今站在數學界頂峰的領軍人物——來自華國的神奇少女‘添喜衛’提出來的,如果德萊克老先生能夠破解‘添喜衛’的難題,哪怕僅僅是百道題目之一,德萊克老先生都能取代‘添喜衛’在數學界的地位,成為新的那個站在數學界頂峰的人。
可惜德萊克老先生的投稿信被拒了。
對這篇文章寄予厚望地德萊克老先生收到退稿信時,差點當場昏過去,緩了好久才緩過來。
《數學科學》編輯部的主編自然知道論文的投稿作者是誰,他擔心德萊克先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還特意將衛添喜的附在回信中的演算過程一併寄給了德萊克老先生。
雖然他看不懂衛添喜在那張紙上究竟寫了什麼,但他相信,德萊克老先生能夠看懂。
《數學科學》編輯部主編的猜想是正確的,德萊克先生看到衛添喜給他勾勒出來的問題之後,臉就已經白了,當他將衛添喜的論證過程看完,那張臉已經白的沒有了血色。
“是我錯了,有一個推理並沒有經過嚴謹的計算就運用到了證明過程中去,而現在這論文審稿人證明了我那個推理……是錯的。”
德萊克老先生將衛添喜寫的回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將衛添喜指出的這篇論文中的優缺點全都默唸了好幾遍,痛苦地搖頭,“這究竟是誰審閱的?怎麼看著這麼像是英式英語呢?”
他剛收入門牆的學生問,“教授,能審閱這篇文章的人,全世界不超過十位,您說會不會是添喜衛親自審的?”
德萊克老先生看著拒稿回覆信中的行文章法,搖頭說,“不會是她。她寫的英文郵件我看過,雖說沒有明顯的單詞、語法錯誤,但用詞比較馬虎,一點都不地道,屬於典型的華氏英語。她存在的那些問題,這篇文章中一點都沒有。”
他那女學生又問,“是英式英語,難道是英國的黛富麗教授?可她的研究並不涉及傳統代數領域啊!”
任憑兩人絞盡腦汁地想,那也絕對不會想到,真正寫這封信的人正是他們一開始就排除出外的人。
如果衛添喜能夠聽到德萊克老先生和他學生的對話,定然會送德萊克老先生一句中國的古語——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真當她這麼多年看的英文文獻是白看了嗎?
……
德萊克老先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總算將衛添喜論證他提出的那個‘偽定理’的邏輯理清楚了,然後便拿著退稿信找到了《數學科學》的編輯部,同那主編要求說,“讓主編徵求審稿人的同意,將審稿人所證明那一個過程的邏輯發表出來,供全世界的數學工作者學習參考。”
主編頭痛地吐槽,“每次給華國寄信真是太慢了,想要打電話也不方便……如果我們國家搞的那些網際網路計劃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資訊交流就容易多了。”
德萊克老先生一臉懵逼,他愣了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