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珊珊說了會兒話,就讓他們小年輕玩鬧去了,羅曉桐碰上袁珊珊跟唐芸有說不完的話,新的大學生活對大家來說都很新鮮,說完了自己學校情況又問京大和京師大,鄭大奶奶家一下午也來了好幾波人,有的村民只是想蹭蹭喜氣,最叫人忍俊不禁的是,有的家長將自家小孩帶過來了,耳提面令地讓小孩以後要好好向袁珊珊和許言森學習,用功唸書,將來達不到他們的程度,也要爭取考上大學,跳出農門。
羅嬸告訴袁珊珊他們,自從村裡考出去幾個大學生,特別是袁珊珊和許言森這樣考上最好大學,還有鄭學軍和羅曉桐這樣的本村的考出去的人,給坡頭村帶來的影響挺大的,考上大學,不僅僅是變成了城裡人,將來可是國家包分配,那工作絕對不會差的,村裡有陣子都在討論像袁珊珊和羅曉桐這樣的大學生,以後會分配到什麼樣的單位,引得許多人羨慕,所以不少人家都對家裡孩子讀書的事情重視起來。
村民覺得,袁珊珊和許言森這樣的相當於過去的狀元了,蹭蹭狀元的喜氣,說不定自家孩子也能變得聰明起來,以後讀書也能上進了,有些人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質樸。
上工的時候人散去一批,到了下晚又散去一批,鄭大奶奶家才清靜了許多,從這也可以看出來,袁珊珊在坡頭村的人氣有多高了,當然這也跟她住在村民家裡而非知青院有不小的關係。
村裡人都散去了,袁珊珊將知青留下來一起吃頓晚飯,看蘇鳳林一直興致不高,她訝異問道:“你這次考得怎樣?有沒有把握?”
蘇鳳林手指繞了繞:“我也不知道,要是這次又考不中怎麼辦?再考一次?要是你們都走了,那就我一人留在這裡?”想想這樣的情景她要哭了。
袁珊珊哭笑不得,以前和這蘇鳳林關係處得可沒其他女知青好,不過她性子雖不討人喜歡,可相處下來也要比普通人多出幾分感情:“你打算在這裡成家?不成家的話,沒有拖累,肯定會有回城的機會,再說成績還沒下來,現在說什麼都是空的。”
“你說是真的?”蘇鳳林抓住袁珊珊說的“肯定有回城機會”這句話,也引起了其他知青的注意,而兩個成了家的知青面色就有些不好看。
許言森聽了一耳朵,接過袁珊珊的話說:“國家肯定會有安排的,現在局勢都在轉好,所以不用著急。”
袁珊珊衝許言森笑了笑,不用特地為她解難,她會說這番話也是因為知道今後的發展,像蘇鳳林這樣的單身知青,等到政策下來就能回城,難辦的是那些成了家特別是生了孩子的知青,所以有些知青捨不得放棄回城的機會,選擇拋夫(妻)棄子,也有知青選擇留在了當地。
這話卻安慰了蘇鳳林,袁珊珊看她鬆了口氣的安心模樣,也覺得這人很有意思,平時做的一些事很惹人反感,但在坡頭村這些年卻也就這麼耗著,不是沒機會談物件,卻一直單著,可有不少男知青都沒能堅持住。
一起吃了晚飯,知青們回去,袁珊珊他們四人就留在這裡,正好兩個房間。
飯後,袁珊珊和許言森去了鄭常有和羅長樹家裡,一是感謝前幾年坡頭村大隊對他們姐弟的照顧,之前離開的時候太過匆忙,沒正經道個別,第二就是為了許言森的任務了。
聽明許言森的來意後,羅長樹幹脆帶著兩人一起到鄭常有那裡,坐下來詳談,他們兩個大隊幹部對農村目前的狀況也很頭疼,許言森在農村待了這些年再熟悉不過,如今又專門作這方面的考察與研究,羅長樹覺得很有必要聽聽這個高材生的看法,而且兩人在京城讀書,對上面的政策和動向比他們更加了解。
四人談了很長時間,主要是許言森和兩位幹部,袁珊珊偶爾才插上一句,她清楚以後的發展,所以反而不好多發表意見,但鄭常有和羅長樹已經在思考坡頭村的出路,有想法卻不敢放手去幹,許言森則看得更遠了,這其中未嘗沒有袁珊珊不經意間說過的一些話。
袁珊珊不記得承包到戶是從哪裡從哪年率先開始實行的,反正肯定不是坡頭村了,但也不認為許言森所做的一切會影響整個大局,時代大的走勢是不會變的,只會在某個節點上出現一些影響不到大局的變化。
最後袁珊珊和許言森先離開了,兩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許言森嘆道:“要跨出那一步不容易,可現在農村裡這種計工分的大鍋飯體制曝露出來的弊端越來越大了,效率低,還浪費勞動力,在這裡生活了這麼長時間,我也希望能這裡作些改變。”
袁珊珊轉頭看他:“我覺得鄭大隊長和羅支書已經很心動了,我也覺得將工分和田裡出產的產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