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重到,很多人的溝通,只能用文字。
所以當官的人,把文書寫在朝笏上面,是有實際功用的。
在自己的地方,盜匪是不顯眼的,人民可以是匪徒,但是現在交通改善了,如果在交通線上作案,很可能會被抓,大家不敢作案。
而且,他們發現,跟以前不同,很多東西都能夠換錢,所以努力生產,比以前當盜匪更有錢途。
至於會不會被檢舉,要是被檢舉,就大家一起死。
在大家都是犯罪共同體的時候,除非有深仇大恨,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是不會去舉報的。
但是到了別的地方,當盜匪就會非常的顯眼,馬上被報到官府去,很快的就迎來剿匪的軍。
所以人們發現,由於道路的暢通,官府剿匪的力量增加,他們行走在路上,越來越安全,也越來越感到遠的地方去,要不然以前出門的時候,他們都會擔心,出遠門就會死在半路上,所以一般都不敢出遠門。
即使要出遠門,也需要等到大隊人馬必須要出去的時候,他們才會跟著隊伍前進。
大隊人馬來說,如果這個人是熟悉的人,增加這個人來說,對他不是幫負擔,而是幫助,因為多個能用的人加入隊伍,就必須服從隊伍的指揮,幫忙隊伍,抵禦一些盜匪,等於增加隊伍的力量。
人夠多的話,盜匪也就不敢找上他們。
而且他們的食物或者需要跟他們購買,或者是自帶,也不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因為購買他們還能夠賺一些錢。
錢汝君也不知道,新的道路建設之後,有這麼多連鎖反應。
更多的煩惱跟更多的方便,同時到達每個人的心中。
錢汝君不想做壞事,也不知道這些人利用道路做壞事,她只知道,如果道路變好了,對她以及她身邊的人,會帶來多大的好處。
很多時候,事情的發生,總是超越錢汝君的想像,有些學堂島學生認為會發生的事情,會影響到錢汝君,所以會跟錢汝君說。
如果他們認為不會影響到錢汝君,也就順其自然,隨便事情怎麼發生。
只要大環境對朝廷不好,朝廷始終會拿出應對方法。
由於錢汝君是支援劉氏皇朝的,所以學堂島在事情會影響到劉氏皇朝的統治的時候,也會出聲提醒一下。
至於被提醒的人,有沒有把學堂島學生說的話放入耳中,那就隨便他們了。
錢汝君對劉氏皇朝的保護並不是大漢爛透了也要保護它的存在。
如果根深難返,帶給人民更大的痛苦,錢汝君不介意結束他們。
錢汝君知道,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多的錯處,但是大漢接下來的皇帝們,還是比較優秀的,也懂得替人民百姓做事。
就算現在皇帝劉恆,因為錢汝君的關係,感受到一股威脅,但是隻要跟錢汝君沒有關係的事,皇帝還是會考慮到人民百姓。
現階段的皇帝都做得比較好,即使當下一任皇帝的劉啟,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好皇帝,百官和皇帝之間,共同營造了一個還算強大的皇朝。
至少在百年內,劉氏皇朝不會發生什麼大問題。
一個大帝國安穩的持續下去,對人民百姓才算是一件好事。至少,皇朝帶給人民的,是不算太痛苦,有所期望的生活。
任何改朝換代,不管是用什麼模式都會造成一定的動亂,以及很多人的死亡。
錢汝君不太喜歡有人無辜的死亡。
這些人再不改朝換代的時候,其實是不會死的也比較安全。
整個漢人王朝在幾次民族的紛爭裡面,人口大量銳減,除了少數民族直接殺掉的人以為,有些人是被同胞殺死。
理由卻也很簡單,他們要搶劫更多的食物,以獲得生存下去的權力。
在那段時間裡,人們不只要跟天鬥,還比需跟人鬥,即使是種出來的作物,也可以迎來一些搶劫者,帶來生命的危機。
如果不是有這些戰亂和災荒,人口早就破億了,不會到唐朝的時候人口還只有一千多萬人。
這樣子人數連雞腿島的人數都比不上。
學堂島學生能夠察覺到錢汝君心態的改變,也默默的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曾經的生活,似乎離開他們遠去了。
幸好他們也不是在意,錢汝君到哪裡,他們就去哪裡,他們已經把空間裡當家。
不管外面怎麼變化,似乎都影響不到他們在空間裡的生活。
在金麥城他們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