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9部分

必須讓他們認知道,不是隻有槍有差別。

他們的作戰方式,其實是落伍了。

把勝利和失敗,寄託於運氣。

在步兵戰鬥的時候,以錢汝君整齊的佇列方式對抗大漢軍隊亂七八糟的隊伍,多大機會取得作戰的先機。

在這個時候,沒有辦法做非常細膩的指揮,所以大部分的將軍要求軍隊出去打仗的時候,往往只是給一個方向,軍隊就向那個方向衝殺出去。

該前進就前進,該後退就是後退,這之中,他們應該怎麼做,更多的是看小隊的領導。

如果有意聰明的小隊長,那麼這個小隊的存活的機率就會比較高。

還有大隊指揮的時候他有沒有完成既定的目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無疑的,錢汝君的指揮方式,更看重的是領導人的詳細指揮。

只不過錢汝君的領導人已經下發到各個層次,從領導五個人的伍長,到領導十個人的什長,每一個人都知道既定的大目標和小目標。

在這種情況之下,大的指揮由大目標執行者來,而小的指揮,往往就有這些小的伍長什長來。

他們在指揮的時候,因為知道核心的思想,所以指揮就比較不容易有錯,但是想要傳達最正確的指揮方式,用言語傳達,其實是最不靠譜的方法。

言語的傳達,當你把話吩咐下去,傳十個人,意思可以差個十萬八千里。

甚至到第十個人的時候,他根本不懂領導到底想要叫他做什麼,但是他們又沒有辦法去跟大領導問:“到底你是要我幹什麼。”

小領導只好按照自己的方式走。

可是錢汝君要求所有一千多個新兵訓練者,每一個人在這一個月的日子裡,都必須努力的學習文字,列入考核裡面。

成績好的人,有機會成為伍長什長。

在大漢有一個好處,不管是哪一個人,對於文字的認知都是比較渴望的。

何況錢汝君要他們認知的文字,基本上他們的戰鬥有關。

新兵們,還有教練們,非常容易的吸收這些文字。

他們可以看不懂一篇文章,但是對於戰鬥的每一個具體的指揮命令,都能夠看得懂。

所以當他們把這些戰爭的佈局傳達下去的時候,是用文字的,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字,甚至不到一千個字,可是由於每一個人都懂了,所以傳達的誤差就變得比較小。

這一次,錢汝君展現給皇帝劉恆看的,不是槍械彈炮,而是可以普及到整個大漢軍伍裡面的另外一樣東西。

部隊規則,錢汝君用講的,其實講不清楚,而且人家也不會相信,所以她才會拉著這一千個人來到這個地方,與人對抗。

透過這種對抗讓人們看的出來,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好處?

而且看的人並不是只有皇帝劉恆,在場的關內侯關外侯,只要有領兵經驗的人,都有些心得。

相信沒有看到的人估計會要求要參加演武。

或許這樣,其他的人就有上場聯絡的機會了。

畢竟錢汝君主動開口要求,沒有這些將軍要求來的好用。

這些將軍的要求等於是大漢軍隊的要求,他們一定會想增進自己軍隊的能力,因為他們的軍隊強大,他們才有辦法在戰場上立到戰功。

到現在為止,大漢其實還沒有停止打仗。

最北邊的問題解決了之後,還有西北邊的各種少數民族,這時候少數民族還沒有發生合縱連橫。

在大漢周邊的少數民族非常的多,像羌族,一直到唐朝都還會對大漢民族產生威脅。

所以不只是羌族,還有土番,這些在二十一世紀,已經納入國家統治的族群,在這個時候都還是桀驁不馴。

大漢一直到末年,其實擁有軍隊的人,每一個都還是非常的強大。

在軍隊訓練的時候,他們也一直推陳出新,甚至有非常多軍事藝術家在戰場上努力的發光發熱。

只不過仔細觀察的結果,這時候,由於大漢真的是非常強大,所以四周的民族的戰法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在所有的戰爭裡面,大部分還是以刀槍砍殺為主。

偏偏大漢卻擁有最高的科技能力,在沒有火藥和炸彈的時代,這些刀槍工具一直到外族想辦法從大漢弄到鐵匠,才有辦法慢慢的革新。

而這個時代大漢的鐵匠可不是一個自由的匠人。

因為所有的鐵匠都是屬於國家擁有的,必須聽從國家的命令,大漢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