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只能做最起急迫的事情。
至於謠傳大漢朝廷的糧倉往往是滿的都花不出去,就只能說,因為有錢人的糧食太多了。
當每個地方都豐收的時候,又有誰願意購買大漢朝廷的糧食呢?
沒有了,購買的人就沒有了金錢。
大漢官員雖然可以直接發糧食,但是其實大部分糧食都會由官方特別去賣掉,除非賣不掉,他們只好領一袋又一袋的糧食回家自己想辦法,但是他們可吃不掉這麼多糧食。
所以他們只好把這些糧食當成糧食放在糧倉裡面,慢慢的堆到壞掉。
但是,大漢境內的百姓還有很多餓著肚子面黃肌瘦的,可不是吃飽的樣子。
他們距離吃飽太遙遠了,而大漢朝廷是不會願意把這些糧食重新發回給百姓,除非他們快餓死了,他們才會開倉放糧,想辦法救回七成六成的百姓,讓他們死不掉。
但是這跟吃飽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其實替朝廷算一下總賬,以他們這麼低的稅率,這麼高的支出,其實他們一直是不夠錢的,不夠錢的情況之下,他們只好東挖西補,常常,挖到最後的結果是人民起義造反了。
而且他們東挖西補的錢常常造成官員方便伸手的機會。
但是他們能提高稅率嗎?沒有辦法,只能讓有錢有勢的人繳稅。
但是開國的時候需要這些人幫忙,所以這些好處都分出去了,等到發現情況不對,再想把錢收回來,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這是歷朝歷代,無解的迴圈。但還算是財政收入比較正常的一個朝代了。
如果呂后的商稅能夠維持住,其實對大漢朝的幫助非常大,可惜,因為政治的因素,他們放過了商稅。
商稅,這種東西,就後世的認知來說才是朝廷真正賺錢的的東西,但是這個時代的商稅也有侷限性,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調查得出,商人賺了多少?
電腦還有網路,畢竟是商業稅收的好東西。
不過錢汝君收這種東西沒有任何的困難,因為電紙書洗腦的關係,就算他們心裡很想要有另外的盤算,也很困難。
“我跟你們一起去吧,這裡留一些人,留在這裡的人,不要把我的行蹤曝露出去了。不過,我可不到村子裡,因為讓他們有機會認出我,到時候有些人我們可不帶回來,記得你們要審慎的審查這些人的戶口,要確定不沒有戶口的人,我們才可以帶走。至於有戶口的人,就留給朝廷吧!”
“是。”出動的學堂島學生,齊聲應道。
雖然錢汝君的要求,要做到比較困難,但是還沒有難到學堂島的學生。
他們明白,錢汝君不會提出不必要但是又困難的要求。
所以他們對錢汝君要求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