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使的能耐傅煜清楚,先前變民席捲時,便節節敗退,若不是傅煜受命平叛,怕是早就栽了。這半年局勢愈發不好,民怨日重,軍力卻每況日下。屆時傅家只需拖住魏建,沒人幫許朝宗平叛,舊事重演,兵臨城下、舊朝覆滅指日可待。
要緊的,是如何恰到好處地勾著魏建,讓那位騰不出手。如何恰到好處地調兵遣將,既保永寧安定,又能揮兵京城。
要商議的太多,反倒不急在這一時半刻。
傅德清慢慢斟茶,轉而道:“還有個人,須早日考慮。”
“姜邵。”
傅德清稍露意外之色,“你知道我想說什麼?”
“姜伯彥攜妹妹來給姨祖母賀壽,我聽說了。”
訊息這麼靈通的?傅德清舉杯喝茶,將兒子打量了兩眼。
姜黛君兄妹來齊州的事,暫且不關乎軍務,他沒拿定主意,也還沒跟傅煜提。傅老夫人那邊雖覺得這親事好處多多,卻也不再擅自插手傅煜的婚事,這幾日常請姜黛君過府赴宴,勸他早做定奪,卻不可能在家書裡亂提此事。
傅煜遠在京城,會留意這事,著實叫他意外。
遂擱下茶杯,挑眉道:“你如何打算?”
“父親呢?”
“姜邵手底下兵將不算多,卻好歹也是塊肉,他若有心投靠,能拉攏最好。不過——”他瞧著兒子那副無動於衷的神情,當日和離時對攸桐的苦心維護,並未將話說死,只道:“婚事關乎終身,最好是找合意的女子。前次是你不在乎,我便做主了。這回麼,你定。”
“父親不插手?”
“不插手。”傅德清頓了下,“既然圖謀京城,軍政大事,也該你多決斷。”
這話頗有深意,傅煜心中微動,遽然抬眸看向父親。
——東西院裡,誰主誰次,隨著攸桐和離的事挑破,傅德明已退讓出去。但這西院之內,傅德清正當盛年,朝政軍務皆十分熟稔,半生戎馬、愛民如子,若真君臨天下,也當得起那至尊之位。但聽這話音,怎像是要他……
傅煜心中震動,傅德清卻是雲淡風輕。
在大事商議畢後,便露往常的寬厚慈父之態,將那輿圖收起,放回門口的櫃裡鎖起來,轉身朝兒子招手。
“姜家兄妹就在後園,過去一趟?”
傅煜會意,緊跟上去。
既然人都在,自該儘早掰扯明白,免得糊里糊塗,再鬧出沈月儀那樣的事,平白難堪。
第105章 震驚
傅家後園的臨風閣裡, 這會兒杯盤羅列, 糕點香軟。
已是申時三刻,日頭漸漸西傾,透窗照進來,頗存幾分暖意。周遭花樹掩映、迴廊交錯,在閣樓裡臨窗坐著,目光越過兩重矮牆,還能看到遠處北坡上的銀杏,高大繁茂, 澄黃明淨,沿著斜坡綿延而上,露出望雲樓的一角。
傅老夫人坐在錦罽暖椅裡,身上穿得太厚, 略有些臃腫。
她的對面是明家老夫人,六十歲出頭的年紀,因尋常甚少操心瑣事, 日子過得滋潤安適,心寬體胖, 肝氣頗旺,那臉上皺紋甚少,頭髮雖漸漸花白,卻甚有光澤。
被傅老夫人一比, 倒像是五十歲的人。
明家兒孫頗多, 有在永寧帳下謀職的, 也有在京城做官的,兒孫雖各有出路,卻沒出高官顯貴。比起手握雄兵的傅家,明家在齊州地界不算惹眼,哪怕偶爾能接個帖子赴宴,卻從沒有被單獨接待的臉面。
就連姜邵,在明家老夫人眼裡也是門第相差甚多的親戚,尋常走動很少。
——她跟姜家老夫人雖是姐妹,卻有嫡庶之別,從前不算親近,南北相隔、各有家世兒孫後,也只每年拿書信互問安好而已。
這回聽說姜黛君兄妹要親自來給她賀壽問安,明老夫人便覺得蹊蹺,瞧罷姐姐的書信裡的叮囑,才知道人是衝著傅家來的。
兩位節度使若能聯姻,於明家而言,自有助益。
明老夫人不好袖手旁觀,便將姜家封的幾樣珍貴藥材送到傅家,想探個口風。傅老夫人得知是姜家送的,也很給面子,特地請入壽安堂說話,往來了好幾回。
等姜黛君兄妹抵達後,明老夫人便帶她們來傅家拜望問安。
傅老夫人頗為熱情,見那姜黛君容貌出眾、舉止溫柔,當日便命韓氏留客設宴,過後又叫傅瀾音抽空,陪著姜黛君在齊州城逛逛。姜黛君已從姨祖母口中探得傅老夫人喜好,此行千里迢迢,看遍山河,又有父兄囑託在身,哪會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