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龐大國體支援的南軍,即便小吃了幾回敗戰,也不應該會一敗塗地。但此時,屢屢敗仗的訊息傳入南晏京師,朝廷發出了各種不同的聲音。
臣工們各執己見,他們並不親見前線的艱難,對趙綿澤任用耿三友為大將軍頗有微詞,屢上奏疏,要求皇帝撤換耿三友,改派徐文龍徵北。
面對朝臣的巨大壓力,趙綿澤再一次傳詔,派徐文龍率兵三十萬,連夜開赴泉城,馳援耿三友。但徐為副,耿為正,趙綿澤仍是固執己見對耿三友抱有信心,甚至傳令敕封耿三友為“平晉大將軍”。
然而,朝局的複雜多變,會直接影響軍中。
實際上也並非人人都是伯樂,都能識得千里馬。
當南晏朝廷上的風聲傳入南軍之中,耿三友麾下的多名將領也對他不信,不滿。如此一來,使得耿三友每有軍令下達,執行命令的力度就不夠,行動力也極為遲緩。晉軍就此抓住戰機,在德州一戰中力挫耿三友南軍主力。
耿三友再次敗了個灰頭土臉,在中軍帳大發雷霆,高呼“有負聖恩”,氣憤得幾欲發狂,但面對被整個天下“神化”了的趙樽,他眼看南軍兵敗如山倒,卻無可奈何,無法力挽狂瀾,不得不再次逃至泉城。
相比於耿三友的焦躁,蘭子安顯得沉穩了許多。
在連續數月的激戰中,他原本從鄔成坤手中接過的二十來萬兵馬,始終損傷不大,儲存了穩固的勢力,且一直隨了耿三友圍點打援,期間有好幾個漂亮的輔攻。
建章三年六月,趙樽一鼓作氣,連敗南軍數坐城邑,便親率十五萬晉軍,進攻泉城的耿三友。
此時,徐文龍所率三十萬兵馬,被元祐拖住腳步在章丘,陳景則與蘭子安對陣於齊河。一敗再敗的耿三友深知泉城一戰,干係自己在朝廷和在趙綿澤心中的地位。若是再敗,除了自刎謝罪,他已無退路。
思慮再三,他連夜造訪布政使嚴守苛,動員他的力量,號召全城百姓防守晉王,並制定了“克晉之策三大條”,發誓要“死守泉城”。
後世史載,其三大條中,最不要臉的便是將洪泰皇帝的畫像高懸於城牆之上,當趙樽領兵到泉城城下時,為免打了親老子的臉,引來天下人謾罵,不得不放棄使用晉軍攻城的精銳火器,改為人力強攻。
以血肉之軀對抗堅固的城牆,加上趙樽的投鼠忌器,晉軍越戰越疲,南軍卻乘此良勢,邊修補城牆,邊派出小股兵員騷擾晉軍,打得極有章法。
泉城一戰,趙樽圍城三月,久攻不下。
南軍士氣大振,蘭子安趁機派兵切斷了晉軍糧道,趙樽無奈之下,下達了開戰以來的第一次北撤命令。
徐文龍領兵入泉城,耿三友趁勢北伐,收復德州諸地,並屯兵於德州,加固城防,與晉軍南北對峙。
泉城大捷,德州收復,振奮了南晏朝廷,那些原本置疑趙綿澤的大臣也閉上嘴。據聞,趙綿澤得到訊息開懷大笑,當夜便在宮中大宴臣工,且大肆嘉獎耿三友和南軍將領,封耿三友為“平北侯”,並派人將其親眷接至京師,賜宅賞銀無數。
在麟德殿的慶功宴之前,趙綿澤派人至定安侯府,請定安侯陳相與長公主趙如娜夫婦務必赴宴。但晚間,僅有長公主趙如娜一人盛妝赴宴。
席上,她含笑舉杯,遙敬趙綿澤,直道“恭喜皇兄覓得良將”。
兄妹二人有說有笑,似乎並未有外界傳聞的感情影響。
不過,有人說,當夜稱病不去赴宴的陳大牛,邀請了同樣沒有去赴宴的晏二鬼一同到如花酒肆吃飯。從不貪杯的定安侯與晏二鬼,在如花酒肆裡大醉了一場。
席間,鐵骨錚錚的定安侯數次淚如雨下,抹淚痛哭,甚至於當場失態地向北跪拜叩頭,給晉王請罪。
當年北伐戰爭時,他與耿三友同為正副將。兄弟十幾年,他二人情意甚篤,耿三友常常向他請教兵法。那個時候,趙樽領兵勢如破竹,一路打到漠北,未嘗敗績,耿三友每每對晉王崇敬歎服不已,常有感慨:這世間,何人可治晉王,何法能治晉王?
他因了對耿三的信任,不慎大放厥詞。將趙樽帶兵之法和趙樽為人至“孝”的弱點,一一分析與耿三友。
那時的他,根本沒有想到,數年之後,會因為自己當初之言,導致晉軍在泉城兵敗,南下受挫,毀了趙樽一世英名。
陳大牛悔恨不已,自摳耳光。若非晏二鬼阻止,醉態之下的他,差一點舉刀自刎……
深夜時分,從宮中赴宴歸來的長公主趙如娜,把軟轎停在瞭如花酒肆的門口。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