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其實這山我也沒有走遍過,”元昶飛身跳到一塊三米多高的山石上居高臨下地和燕七道,“聽說這山上有不少的山洞,有深有淺,有的互相通氣,有的卻不知通往哪裡,還有的一旦進去就再也出不來,燕小胖,和我一起鑽洞探險怎麼樣?”

“說好的曬太陽呢?”

“曬多了人會變黑知不知道!本來就胖,再黑了還能要?將來不要嫁人了你?”

“……好吧,你贏了……”

元昶就帶著燕七開始了鑽洞遊戲,這片假山足有半個公園大小,反正古代地廣人稀,逮著地兒就可勁兒造景唄,古人可是最崇尚人與自然的水乳交融了。

這些洞果如元昶所說,有大有小九淺一深……嗯?有的洞裡除了石頭就是雜草,有的洞裡則陰氣森森潮溼腥臭,還有的洞乾脆就成了男學生們路過順便清理記憶體的專用坑,兩個人進進出出數十下……咳,也沒得到什麼快感,咳咳。

逛來逛去就漸漸繞到了後山,後山背陰,生著蘚苔藤蔓,將陡峭的山壁覆蓋得嚴嚴實實,一座荒廢掉的小涼亭就建在最陡之處突懸在半空的巨石上,亭上匾題“酉初亭”三字。這亭子也不知是哪個糟心的匠人設計的,除了元昶這類能偶爾飛簷走壁一下的傢伙能跳過去,正常人誰會那麼神經冒著失足摔下山的危險踩著滑苔硬要上那亭子啊?

然後元昶就帶著燕七飛縱過去了,兜頭罩臉糊了一人一身蜘蛛網,但見這亭子裡哪兒哪兒都是一層厚厚的灰,以古代這樣的自然環境來看能把灰積到這樣的程度,這亭子少說也有十來年沒有人光顧過了。

“說好的只鑽洞呢?”燕七把粘在嘴邊的一隻小蜘蛛彈開,無語地看著身邊的熊孩子。

“女孩子家家的,老在洞裡鑽來鑽去像話嗎?”元昶一邊四下打量一邊訓燕七。

……尼瑪,再這樣打你啊。

“嘿,瞧,這桌上有個棋盤。”元昶指著亭中心的小石桌道。

燕七瞧了一眼:“不是棋盤,是九宮格。”

元昶鼓起腮吹了口氣,桌面上立時塵土四揚,好半晌塵埃落定,桌面上的凹陷下去的石刻條紋便清晰地顯露了出來。

果然是九宮格,橫縱各九格,方方正正地排列在桌面上。

第82章 解題 天空飄來七個字兒。

“嘖,這不是縱橫圖嗎,”元昶撇撇嘴,“我們數術課上就學這個來著,學得我頭大。”

九宮格據說起源於河圖洛書,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後世譽為“宇宙魔方”,中國古代稱此為“縱橫圖”,後來還引申出重排九宮的遊戲,在唐宋時期特別風行。

古人玩兒的九宮通常只有橫三豎三共九個格,要求將一至九的九個數字填入格中,使橫列豎列和對角線斜列每一列的數字相加都等於十五。而眼下這石桌上的九宮格卻是9×9格式,由九個3×3的小九宮格組成,每一個3×3的小九宮格稱為一“宮”,合計九個“宮”,共八十一個格,格里已被人刻下了二十一個數字,燕七看了幾眼,見圖如下:

八□□□□□□□□

□□三六□□□□□

□七□□九□二□□

□五□□□七□□□

□□□□四五七□□

□□□一□□□三□

□□一□□□□六八

□□八五□□□一□

□九□□□□四□□

很明顯,規則要求是將一至九的數字填入□之中,使每行、每列及每“宮”內都有一至九這九個數字,並且不能重複。有意思的是,除了已刻出的數字處,所有的“□”處都是凹陷於桌面內的。

誰那麼閒得頭上長草在這種地方刻這麼一個殺死腦細胞的破題啊。

燕七和元昶瞅了兩眼後就各自走開了,燕七去看亭柱上用金粉寫的不知是哪篇經文裡的句子,元昶則上躥下跳地漫無目的四處張望,忽而道了聲:“喲,這桌面下面有個小抽屜。”

說著將那抽屜扯出來,見裡面放著個木頭盒子,開啟盒蓋,盒內整整齊齊地碼著數摞方方正正刻有數字的木頭塊。

“難怪桌面空格處是凹下去的,”元昶從盒子裡拿出一枚木塊填放進桌面九宮格的凹陷裡,“瞧,原來就是為了把這木塊上的數字填進去!大小正好。”

這棋盤做的真到位啊。燕七走過來瞅了瞅,見元昶強迫症發作地正把盒子裡所有的木塊倒出來要往桌面空格凹陷裡填。填了幾塊後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木塊,其它的木塊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