鴇母眼睛一轉,故意嘆了口氣,道:“我說你們這些年輕的姑娘,個個來了都要鬧一鬧,前陣子一個自稱是官家小姐的,骨頭多硬,如今還不是服軟,何必呢,倒讓我次次做惡人。”
香蝶臉色發白。
這個知道怕……觀察完香蝶的面色神情,鴇母很滿意。她笑的越發慈祥,對香蝶道:“我呢,也不耐煩嘮叨,說幹了嘴,你們小姑娘也是不聽的。”說罷喚兩個龜公近前來,漫不經心的吩咐:“去,好好‘招呼’我們的新姑娘,別傷了她這張小臉兒。”
兩個龜公應是,笑嘻嘻的過來拉香蝶。
香蝶不知道要面對什麼,嚇得咯咯顫抖,大叫:“我們三爺一定會來的,一定會……”
鴇母渾沒把她放心上,這場景她司空見慣,前陣子那個官家小姐才叫她驚訝呢,比之香蝶堅貞能忍多少倍,還不是被她制服了?
果然沒有叫鴇母失望,三四天折磨下來,香蝶就哭著服軟了。
鴇母給她安排了一個販布的徽州客商。
接了客,樓裡對香蝶的看管就鬆了許多,香蝶也見到了其他的姑娘,其中就有鴇母說的那位“官家小姐”。
這位官家小姐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皆通,那日正好這位小姐在涼亭彈琴,香蝶有些悶悶的,聽著這琴音悅耳,卻透著股說不出的悲涼悽婉和不得意,她一時不由起了共鳴,想自己一生怎麼竟歸於煙花之地,感懷悲意,不由信步走近去聽。
待近前看涼亭中麗人,香蝶不由大震。
良久良久,她嘴裡才喃喃道:“月芍,怎麼是她!”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親們投雷O(∩_∩)O~
Dudu扔了一個地雷
旁旁和趴布扔了一個地雷
☆、第38章 拒絕
十二日的行程;船終於到達京師。
幾位六部堂官、有職司的宗親、勳爵皆來迎接英王,其中就有全寧侯裴昭。
裴博實、裴博裕還排不上號去拜見英王;只能遙遙一拜,在船上目送英王移駕,對耿英道:“此次搭了英王的船,還沒能當面拜謝,不知賢侄可能安排一番,也好叫英王不至誤會我們是那等不識規矩、禮節的野人。”
耿英笑著應了,道:“有岳父接諸位入城,我身上還有事;先行一步。”他自然要跟著英王入宮拜見聖上。
裴博實等不敢耽誤他正事,謝了又謝送他離去。
耿英臨走時,目光一掃;落到了遠處一個蒙著輕紗的女子身上。
他輕輕一嘆,沒有任何話,轉身去了。
裴昭跟裴家人廝見;又拜見了老太太,將人接到侯府之中,這番熱鬧自不必說。兩位早年不合的老妯娌相見,說起往事,不由都哭了。至於太太輩的相互往來不是十分密切,倒不至於失態,皆客氣著。侯府沒有兒子,自然沒有奶奶輩的人,只有一個未嫁的小女兒裴萱待字閨中,是以二奶奶等人都圍著這位侯府小姐說話。
裴博實叫兒子、侄子見過裴侯,裴珩也在此例。裴昭之前收到裴博實的來信,曉得內情,此時倒著意打量裴珩。
這一看,不由心裡驀然一跳。
一是此子形容不凡,丰神朗目,偉岸挺拔,自有少見的風度,叫他訝異。二是他眉目隱隱帶著熟悉之感,叫他暗自心驚。
他心中想:人有相似,並不稀奇,那一家的子嗣如何也不可能流落在外,叫二嫂子買了去充兒子,自己是多想了。
不過他心中的想法無人發覺,眾人眼裡,全寧侯笑容親切溫和,顯然十分喜愛幾個侄子。
侯府迎接宴席的熱鬧自不用說,裴心慧吃了半席就告辭歸婆家。第三日,侯府已經出嫁的大女兒攜夫婿耿英回家。
二太太李氏自打上次病好,就一直有些倦怠,裴博裕曾讓她留在岐州,偏她一定要跟過來。來了之後,除了吃第一日的筵席,之後的熱鬧總託辭不肯參與,叫人略感掃興。
但當她聽說大小姐回來時,馬上叫方玉蓉一起來侯府老太太的鴻禧堂。鴻禧堂的堂屋一貫是不用的,老太太日常燕息見人都在西套間。此時兩府女眷十幾人擠在裡頭,李氏和方玉蓉還沒進去,就已聞笑語喧然,內室其樂融融之景可想而知。
二人走過去,小丫頭忙給打簾子並通報,“二太太,方姑娘來了。”
幾個小輩起身來迎接問好,李氏目光一掃,落在了裴珍身上。方玉蓉在她身邊,發現她的手激動的發顫,忙悄悄扶住她,喊了一聲:“姨母,幾位姐姐問你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