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世人只是更加沾沾自喜他們娶了賢妻良母,絕對不會將自己陷入到那種境地去的。
左右都是些糊塗種子,駱辰逸絕對是不會允許自己教匯出來的孩子犯這種錯誤的。
黛玉也是若有所悟,許多時候婆婆的惡和嚴法並不一定是想要磋磨兒媳,也許自己也該是時候端著婆婆的架子了。
畢竟林家還有三個小的呢。
石氏的生活從之前的舒服自在,人人敬重,到現在的伺候婆婆,忙裡忙外,大家雖然嘴上不說,可不知道多少人笑話石家的閨女是個不知足的,作成這樣,簡直咎由自取。
石氏自己一肚子的苦水也是無處吐露,甚至連自己孃家母親都說自己不惜福,這是自己活該,她還能說些什麼?
年輕人麼,骨子裡透著輕狂,雖然可以理解,但是並不一定會有人縱容著你,這便是做人兒媳和在孃家做姑娘時的不同了。
父母疼愛你,所以看你什麼都是好的。
可其他人不同,不挑刺兒就不錯了,更遑論是包容了。
林家的風波漸漸地平息了,佑安的嫁妝也準備的差不多了,欽天監已經算好了良辰吉日,佑安和清河王的婚禮迫在眉睫。
黛玉這兩年帶著閨女又惡補了許多,親王之妃可不好做,說不定以後還會有側室,想想黛玉都替自家姑娘心裡發苦。
許是覺察出了母親的擔憂,佑安倒是灑脫的很,大不了自己一個人過好了,這個世界上,一個人也能過的好好兒的,真心沒必要為了種種之故,倒是鬧的自己面目可憎。
尤其是為了一個男人。
佑安其實有無數種的法子能讓那個男人消停下來,不過這有些話卻是沒辦法明著對母親說,所以暫且只能讓她擔憂著了。
當然,她自己其實對於自己的婚姻也是有一份期待的,畢竟那個男人自己曾經是見過的,父親和哥哥又說了調查了他許多,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做到了知己知彼,總不能因噎廢食,還是先要去嘗試一番才好的。
佑安是這般地安慰自己的,也是如此地安慰黛玉,實在是沒有必要讓母親一直無法展顏。
黛玉儘管擔憂佑安,可駱辰逸卻並不,儘管也擔心,不過也是有限,畢竟佑安是自己一手教匯出來的,孩子的能耐秉性他都是深知的,所以駱辰逸並不很很擔心。
清河王和佑安的婚禮之後,勉強地等到妻子回了門之後,清河王就迫不及待地帶著妻子,離開了京城,四處浪蕩去了。
據說因著皇帝不同意,所以這位任性的王爺在求了太后之後,然後帶著妻子跑了。
趙太后對於這個清河王倒是真寵,所以他要走,弄了幾大車的東西做行李 ,生怕出門不便,再委屈了他。
太后這裡這般大的動靜,皇帝哪裡可能不知道,不過是因著自家母后摻和進去了,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佑安雖然也是有些捨不得離開父母,可到底這麼多年沒出過幾次門兒,所以出門的強烈的願望壓下了自己對於父母家人的不捨,送了信上門兒,然後就輕鬆地溜了。
儘管早就知道林家的姑娘與眾不同,可等到和她相處的時候,清河王才算是知道自己到底得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寶貝。
能文能武,比他這個大男人還要博學,弓馬嫻熟,不輸自己身邊兒的這些護衛,所以到底岳父是怎麼教匯出來這樣一個能耐人兒的。
都說太子的閨女,明瑩是個見識廣博,博學多才的,可清河王總覺得明瑩帶著一股子不同尋常的浮躁和優越感,雖然她自己掩飾的不錯,也是有這個資格的,可清河王還是不喜歡那樣的女子。
似自己的王妃這樣的姑娘,才算是真正的名門閨女,芳華內斂,總在不經意之中給自己無盡的驚喜,他實在是喜歡極了。
佑安對清河王的觀感也不算糟糕,雖然不似自己的父親那樣博學睿智,可到底比起自己的哥哥來,卻也不差了。
所以佑安對於他還算是滿意,都說好男人是調養出來的,所以佑安為了自己的生活,也只能自己花費時間和精力來調、教他了。
兩人這次的出行對於夫妻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彼此之間增進了解,嘗試著相互包容了。
駱辰逸對於清河王帶著女婿離開京城是滿意的,至少不用摻和進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中去。現在太子和皇帝之間已經越來越不對了。
京城帶著一股子風雨欲來的危機感,所以清河王和佑寧離開,倒真的是一件好事兒。
這幾年,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