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嘉:“我們這就回去了?”

“我只是覺得不太對勁,隨口一詐,結果就把這小子嚇得不輕,”郭嘉忍不住笑了起來:“他有點像是賈文和的翻版,估計是文和的崇拜者,仔細研究了文和這些年來幹過的所有壞事,然後試著模仿了一下。”

郭嘉頓了頓,繼續道:“張儁義給了他快兩千人,這兩千人以他為首,各個都是精英,訓練有素,令行禁止,我不知道這小子帶兵的水平,不好評價,但若是將這兩千人交到你手裡,那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的戰鬥力。”

在大家普遍缺少戰鬥力的時候,張郃會派司馬懿帶著這樣一支隊伍來議和?

這根本不是議和的配置,這是踢館的配置。

孫策聞言一愣,他表示有點驚訝,因為他竟然聽懂了郭嘉的弦外之音。

郭嘉的意思是說當年賈詡算計了沈嫻一把,反而被沈嫻看上(才華)收入了麾下,而司馬懿,這個賈文和的崇拜者,在仔細研究了相關事件後,也想著如法炮製一番。

讓張郃完全不抵抗,帶著將近七萬人直接投降沈嫻實在是太沒面子了,哪怕並不在乎袁紹的想法,張郃自己心裡也過不去這個坎啊,他好歹是被稱為河北四庭柱的名將之一,在兵力高於對手的前提下不戰而降……

張郃已經可以預見到自己將來會被多少人在背後戳脊梁骨了,恐怕就是沈嫻也會看不起他這個直接投降的人

但是不投降,打吧,萬一打毛了沈嫻不要他了怎麼辦?女人的脾氣可是很古怪的,誰知道她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張郃實在是賭不起啊!

張郃糾結的時候,司馬懿站出來了,這個年輕的謀士給張郃出了個主意。

“降是肯定要降的,將軍您可想清楚了,經此一役,不管結果如何,袁公那裡定然是容不下您的,如果再得罪了劉太尉,天下之大,何處是您的容身之所呢?”

總不能張郃自己扯虎皮做大旗佔山為王吧?

司馬懿露出了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他看著沉思中的張郃,繼續說道:“但是我們又不能直接就降了,畢竟您麾下還屯著重兵呢,這樣會讓劉太尉看輕您的價值,您將來就難以得到重用了。”

司馬懿的意思,是讓張郃親自去找荀攸商量議和的事情,同時再交給司馬懿一隊精銳人馬,由他帶領潛入長安城去詐降,如果沈嫻接受了,他可以用這隊人與虎賁營抗衡,引發長安城的動亂,張郃就可以趁機出兵,等到那時大軍兵臨城下,他們再投降,分量可就不一樣了。

如果沈嫻不接受……她沒有不接受的理由,誰不想兵不血刃地拿下敵人呢?

但張郃覺得不妥,因為沈嫻又不是隻有虎賁營那三千人撐場面,荀攸可帶著快六萬的人馬把他們圍在長安城外面了呢。

再說了,你第一次接受別人的投降被欺騙了,還會相信那人第二次的投降嗎?不抓起來幹掉都是好的了!

“將軍,”司馬懿嘆道:“我們得讓劉太尉既看到我們的實力,又看到我們的誠意,得讓她重視您啊。”

否則就算是投降了,但沒有發展前途,那和在袁紹的麾下混日子有什麼區別?

怎樣才能重視一個人?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大家都不會珍惜的,只有歷經千辛萬苦搶到手了,才會無比寶貝。

所以司馬懿才設了個這麼彎彎繞繞的局。

但司馬懿學到了賈詡的皮毛,卻沒有學到賈詡的精髓——要知道賈詡當年雖然算計了沈嫻一把,但他半路上就直接跟沈嫻攤牌了,而且還算是間接地幫沈嫻從劉焉手裡奪了權利,最重要的是,賈詡人沒有被沈嫻抓住啊。

再看司馬懿這裡,小夥子你認為你是能幹的過孫策呢還是能幹的過沈嫻?你這不是自投羅網嘛。

奇思妙想和愚蠢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當然,郭嘉理解司馬懿,因為張郃的最終目的是投奔沈嫻,而不是收服長安,所以司馬懿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日後可以在沈嫻那裡得到更好的發展”來考慮的。在這個條件的限定之下,留給張郃和司馬懿的選擇本來就不多——要麼規規矩矩地不抵抗直接投降,落個膽小如鼠的評價,前途受到點影響;要麼玩票大的賭上一把,至少還能讓沈嫻看到他的實力。

“不過我覺得那小子不會想不明白這點,”郭嘉摸著下巴對孫策說道:“所以我才想帶他進城,看看他究竟有何後手。”

第173章 172

司馬懿在前往長安城的路上心中越來越忐忑,他遠遠看見郭嘉和孫策忽然笑成一團忽然又怒目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