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部分

回過神,眼角有點澀,不過他板著臉,壓下臉上的波動招來護著他們兄弟前行的侍衛,“告訴百姓,我們只是奉皇命行事。”

侍衛找出組織者把話一說,站在接道首尾和中央的組織者同時高呼,“皇上萬歲!”

胤禛就看到百姓們一愣,接著又聽到三呼萬歲。

哥倆面面相覷,隨行人員滿臉肅穆,一條不算長的街道,眾人覺得比他們以前走過的路加一起都長。

越過城門,三阿哥神色複雜道,“我們沒做什麼吧。”

“我們什麼也沒做,只是盡職盡責。”胤禛面無表情地回答。

三阿哥起初驚愕,而後開心,隨著漸行漸遠,百姓的呼聲再也聽不到,三阿哥又覺得羞愧,他覺得自己為民做的太少,到現在,只剩下五味雜陳。

胤禛的心情和三阿哥差不多,而照顧他們保護他們的人只覺得與有榮焉。一行人就帶著這種心情回到京城,迎來了冬至。

兩人回宮覆命,非常默契的遺忘掉,他們離開臨汾時百姓夾道相送那一幕。可是康熙不信四阿哥會按規矩辦事,所以哥倆前腳出宮,他就把隨行侍衛招來問話。

胤禛下了封口令,侍衛們搞不懂明明好事四阿哥要幹麼藏著掖著,雖然想跟朋友家人嘚瑟分享,卻不敢開口。

皇上問起,侍衛們得了聖諭,眉飛色舞,口若懸河,從四阿哥斬殺官員,到百姓相送,與有榮焉的結尾,“兩位阿哥還擔心人心浮動,百姓容易受人挑唆,奴才當時偷偷看一眼,有的百姓都哭了,他們一定非常捨不得兩位爺離開。”

康熙和太子面面相覷,“確定不是山西的地方官員強制百姓去送的?”

侍衛瞪大眼,不敢相信,“皇上你怎麼這樣想?”彷彿康熙說了很侮辱人的話,“街上連一名衙差都沒有,只是幾位看起來很有學識的先生組織的,如果不是百姓自發的,他們怎麼可能排排隊站好。”

康熙一噎,揮手讓侍衛滾蛋。他潛意識裡擔心胤禛在民間的聲譽高過太子,所以一直放任有損胤禛聲譽的流言,然而,山西一行,居然受到當地百姓跪地相送。

待門關上,康熙望著太子,動動嘴想說什麼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太子曬然一笑,“胤禛好樣的,兒臣就知道他去賑災最合適。”

這不是康熙想聽到的。

太子又說,“胤祉這幾年一心做研究,沒想到能和胤禛配合的這麼好。”

康熙心塞,太子到底知不知道他擔心什麼?

太子當然知道,而侍衛還說胤禛把事情推到康熙身上,雖然大多數山西人知道兩位皇子謙虛,可胤禛當即表態了,還要他怎麼講。

說民心向著四阿哥,但他不在意?扯淡不是麼!懷疑四阿哥趁機拉攏民心?這更扯得沒邊,胤禛想拉攏民心根本不用去山西,百香齊飛樓在胤禛支援下,這些年收養的孤兒足夠為胤禛賺取好名聲……汗阿瑪一天到晚閒著沒事?瞎琢磨什麼。

話說回來,胤禛若對他的位子感興趣,他能攔得住麼?除非把四阿哥的跟班們都關起來,不然別想。

太子想的開,當即表示,一天沒見小兒子,回家看兒子去。

康熙心梗,真想給他一巴掌,他為了誰!?

太子爺表示不知道,也許為了自己。汗阿瑪正值英年,搞不好怕胤禛一腳把他從龍椅上踹下去,反正不會是孤。

於此同時,聽到魏珠兒的講述,尼楚赫也說,“爺,百姓跪地恭送,組織者還是視咱們為野蠻民族的漢家大儒,這在大清入關以來也是頭一份,有點過了。”

“爺又不知道。”胤禛說,“我都沒讓官員送行,結果還有這一出等著我,讓我怎麼辦。”攤攤手,毫不在意。

“可是太子在意。”前世功高震主,後來又幹掉太子自個上位的人表示,“太子一定很不高興。”

胤禛眉頭一皺,看到她眼裡的關心,鬆開眉頭,耐著性子解釋,“二哥沒有不高興,爺知道福晉擔心我,不過你放心,當時三哥也在場,按年齡二哥也會先找三哥談話。”

“可是按主次,太子會先找你。”尼楚赫道,“三阿哥只是從旁協助你,在爺出發去山西時皇上親口說的,文武百官是人證。”

胤禛還想解釋,看到顧問行進來,笑道,“福晉別再擔心了,隨爺去接旨吧。”

尼楚赫心裡一突,順著他的視線看清來人,臉色大變,忙問,“顧公公怎麼這個時候過來?”

☆、第151章 四阿哥被□□

天快黑了,北風吹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