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救者。

不過,也因為這次票房飆紅,看影片的觀眾眾多,這部電影也引起很大的爭議——這種題材的電影基本都會引起爭議,只是以前觀眾不算多所以很快被其他議論淹沒。

爭議的內容五花八門,參與爭論的人除了網友和業內人士外,也跨行業引起了爭議。

有教育界人士發表言論,直指《垂憐》影片折射出了當今教育現狀的陰暗面,雖然有所放大化但不得不承認很多東西確實存在,並呼籲大家在指責國家教育系統不完善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家庭、社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

不少教師隨即跳出來吐苦水,認為很多家長將學校當做了孩子的寄養所,將孩子的知識程度、個人心理、性格塑造等等問題都丟給了教師,而忽略了家庭和自身對孩子的影響。

而家長與教育界也開始口水戰,有的家長表示對學校的環境感到擔憂,有的家長呼籲教育系統應針對性的做出相應對策,有的家長則認為思想素質教育應該放在首位……

也有許多家長互相探討和反思,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反思自己在家庭關係中處理得是否得當,反思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的平衡點是否輕慢……隨即高達百分之五十七的離婚率,也引起了輿論爭議。

華夏的離婚率為百分之四十八,而且還有遞增的趨勢。離婚原因五花八門,出軌、家暴、感情不合、閃婚閃離……其中五成原因是婚外情。這代表著有近乎百分之五十離婚率下的孩子,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資料!而這些孩子,要麼面對不圓滿的單親家庭,要麼面對三不管狀態——父不管,母不管,雙方長輩推脫不管。

這些爭議甚至擴大到了國外,比如M國的離婚率為百分之四十左右,這還是因為國外同居不註冊的男女眾多,婚姻觀念淡薄的緣故。而就這百分之四十左右的離婚率,都有百分之七十五離婚後孩子由女方撫養——這並不容易即使有國家專項福利。

反應最激烈的是福利院和慈善基金會,特別是福利院,大大喊冤抱怨躺著也中槍,認為《垂憐》電影以惡意抹黑為噱頭……但對是否能公開透明化福利院的問題避開不提。

年輕網友觀眾的議論反而沒有那麼深,熱烈的討論的物件糾結在傅禹城和貝貝的感情之間,也有不少網友和影評人分析電影中各種情感形貌。

“小悠和貝貝都是一個群體的縮影,彷彿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家庭、社會以及國家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這讓她們的心靈註定不同大流。小悠在劇中說過一句話,她們的心早爛了死了,這有些極端,但不可否認也很形象。這也是電影中貝貝即使蹲在最喧譁的街頭,也孤寂得好似蹲在無人荒島的原因,被排外,格格不入,無法融入人群。”

“傅禹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屬於玩弄少女的那種男人,他最初對貝貝關注欣賞並主動提出資助,和之後對發現貝貝在舞臺上時的憤怒,都證明了這一點。這是一個複雜的角色,有著一份善心,但也有著一份俗心。陰差陽錯一起後,對貝貝他能夠噓寒問暖給予了最大的照顧……但其實在他心底裡跟其他人是一樣的,跟其他社會人的主流眼光是一樣的。貝貝在他眼裡只是一個可憐的女孩,他可以照顧她,卻不會用平等的心態尊重貝貝的存在。”

“這是影片最大的悲哀之處,當所有人都覺得這種病態的對待方式是正常的時候,貝貝這樣群體的存在顯得非常尷尬,所有的努力和反抗也顯得無力。就好比傅禹城可以沒有壓力的直接跟貝貝坦白他將要結婚,潛意識裡,他把貝貝歸於另一個層次的人,跟他永遠無法齊平的、另一低層次的人。”

“貝貝這樣的女孩很敏感,她很容易就能揣測到別人的想法,並且看得很透徹。這種透徹讓心靈更加悲愴,她如果遲鈍一些蠢笨一些或許更好,遺憾的是,她們敏感而脆弱的心能夠清晰看世界和人心,於是她看透了傅禹城的思想——這比不愛更痛苦百倍。”

“淚奔抓狂,傅禹城到底有沒有愛過貝貝,好像是愛的,好像又不愛……”

“……”

電影裡複雜的感情不少網友糾結,各執一詞,最終也沒討論出個能讓大部分人認同的結果來,但影片裡姬凰的演技再度受到認可,小悠的飾演者楊琳、傅禹城的飾演者孫明玄也廣受稱讚。姬凰懷著孕吸毒後的種種表現,特別是毒癮發作後痴痴狂笑抽搐顫抖著地上爬行的一幕,被稱為‘震驚靈魂的一幕’!

“《垂憐》貝貝一角讓大家認識到了姬凰的更多延展性,這位從去年迅速崛起一路大紅的新任影后,似乎很青睞不同素材和型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