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貴太妃在老聖人那裡的影響力如何。沒道理,甄家有什麼事情,貴太妃卻是不知道的。
因此,史氏得出的結論就是甄家這一次不過是虛驚一場,接下來依舊是一路榮華。更實際一點的就是,甄家一向富貴,甄家的女兒嫁過來,嫁妝也不是什麼小數,榮府這些年捉襟見肘,有個得力的孫媳婦進門,也能貼補一些。不過,這些就不能對賈政這個只知道花錢,卻還在那裡嫌棄銅臭的人說了。
賈政琢磨著也是,甄應嘉如今在內閣做官,提攜一下賈家這個親家,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因此,這門婚事,賈政自然是應了下來。
賈政這邊答應了,小王氏那邊只有乾瞪眼的份,賈珠如今中了舉,在外頭常常跟一干文人士子一塊兒廝混,一些原本因為榮府鬧出來的那些事情,跟賈珠不甚親近的勳貴子弟,如今跟賈珠碰到,也會打聲招呼。甄家那些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賈珠姑且不說甄家是否會因此壞事,但是,甄家鬧出那麼多的事情,可見家風如何,而且流言紛紛,甄家的名聲也算是壞掉了。
因為有賈政這個不靠譜,只會坑爹坑兒子的老爹,賈珠從小就知道名聲的重要性。因為賈政搞出來的那些事情,頂著不孝不悌,無情無義,好色無能之類的名聲,賈珠在外頭也常常被人敬而遠之,有人暗中指指點點,賈珠因此受夠了,結果如今他好不容易有了出頭的希望,偏偏家裡還要給他娶一個家風同樣不怎麼樣的媳婦,這不是坑自己嘛!
賈珠跑去跟賈政講理,賈政素來是個小心眼,也是個很能聯想的人,見賈珠說到什麼名聲之類的,立馬想到了自個,頓時惱羞成怒,對著賈珠呵斥不休,差點沒抄起桌子上的戒尺,將賈珠打了出去。
賈珠最終灰頭土臉的回去了,與甄家女的婚事,卻是已經初步成了定居。
甄家那邊因為本來就是來送嫁的,不會在京城停留太長時間,因此,兩家動作非常迅速,很快交換了庚帖信物,找了成為慈恩寺的大師合了八字,表示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立馬就定了下來,等著之後選了良辰吉日,就可以過門了。
賈敬那邊自然早就得到了訊息,不過,榮府一家子雖說跟甄家結了親,卻沒摻和到什麼要命的事情裡頭,也是他們沒這個能耐,畢竟,榮府如今除了個名聲還不怎麼樣的名頭,幾乎是一無所有,賈珠就算是將來年輕有為,順利入仕,想要庇護家族,怎麼也要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因此,賈敬只是冷笑,史氏賈政他們母子兩個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想著甄家有個貴太妃,還有個皇子親王,可以繼續風光下去。到時候,甄家敗落了,他倒是想看看,這母子兩個到底會不會繼續履行婚約。
賈敬這些年在朝堂上看得多了,對於上頭的想法也能揣摩出幾分,甄家如今這般,老實說,看的不是貴太妃的面子,貴太妃如今這個位置,早就不是家世什麼的能夠決定的,就算是甄家出了什麼岔子,也連累不到貴太妃身上去,畢竟,貴太妃是後宮女流,只要老聖人說一句,貴太妃從來不管前朝還有孃家的事情,那麼,就算是聖人,也不會那麼小心眼,去跟貴太妃為難。
甄家如今唯一的護身符是甄家那位奉聖夫人,賈敬當年曾經在江南為官,雖說不是在金陵,但是距離也不是很遠,也曾經聽說過奉聖夫人的情況。奉聖夫人年紀是真的大了,年老力衰,精力也大不如從前,聽說有一次舉辦壽宴,別人在那裡祝壽呢,奉聖夫人坐在上頭,很快頭一歪就睡著了。這幾年據說人都已經開始糊塗了,總是忘事,很多時候,連自家兒孫都不認識,有的時候,還會把家裡的孫輩錯認成幼時的老聖人。這些事情,甄家那邊還曾經寫過摺子送到了御前,老聖人因為這個情況,對甄家總是頗為容忍,反正奉聖夫人都那樣了,就算再忍,也忍不了幾年了。
甄家那邊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說不得就有人鬧騰到了奉聖夫人面前,老人家,被人一嚇一氣,沒準也就背過氣去了。等到奉聖夫人那邊嚥了氣,只怕就是聖人動手的時候了!
甄家也不想想,哪怕是開國的時候,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幾乎要裂土封王的如今都得老老實實的,生怕叫上頭抓住了把柄,甄家有這般功勞嗎?無非就是老聖人顧念舊情,他們對老聖人原本還算有幾分忠心罷了!只是到了後來,他們叫老聖人的縱容弄得愈發沒了分寸,不光是想要奴大欺主,甚至要自個翻身做主人了,上頭能夠容忍那才叫怪了。
賈敬心中很快也想了個噁心榮府的主意,榮府不是惦記著甄家的榮華富貴嗎,等到那邊甄家壞了事,榮府要是敢違背婚約,嫌棄甄家女,不許其進門,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