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好的時候往往多雨,閩浙一帶還常有颱風,這樣的氣候環境,根本不適合曬鹽,也就是說,以後鹽政的中心會北移。
如今揚州這邊的巡鹽御史的職責,無非就是折騰那些鹽商,檢視當地的鹽價,至於官職的品階,只剩下了七品,只負責鹽政上頭的事情,
而林如海呢,這個巡鹽御史卻是四品,他這些年在任上勞苦功高,在甄家的打壓下,每年還能上交百萬兩甚至是更多的鹽稅,已經是了不得的能吏,在聖人那裡是掛了號的,據說,等到林如海進京,還得再升上一級,這叫新來的這位如何不羨慕嫉妒恨,他真是沒趕上好時候啊!
林如海反而挺羨慕自個這位繼任者的,雖說品級低了點,但是上頭直接對聖人負責,地方上的官員對巡鹽御史並沒有太多的約束力,不是他直接的上司,而且因為需要摻和的事情少了,不用直接管著那些灶戶什麼的,只需要查查私鹽,監督鹽商不法就行了,安全又省心。
林如海將衙門的事務交割了之後,整個人身上如同放下了一塊大石一般,然後就輕車簡從,順著運河往京中去了,林家的下人卻是還得將東西收拾一下,然後押送著需要運送進京的傢俬物事進京。
上頭已經有了暗示,林如海以後就留在京城了。之前賈敏就帶著一雙兒女進了京,住進了林家老宅裡頭,林如海如今過去,正好一家子團聚。
賈敏進京最開始無非是避禍,榮府那邊不知道犯了什麼神經,以為林如海這次算是徹底栽了,賈敏他們母子三人日後孤兒寡母的,自然是任由他們拿捏。小王氏之前因為元春的事情,跟史氏還有賈政死磕,結果惹惱了兩人,賈政想要休妻,又沒有得到族裡的支援,回頭竟是抬了兩個姨娘出來,專門跟小王氏打對臺,而史氏那邊,也是對小王氏極為不滿,成天指桑罵槐,折騰著小王氏過去服侍,小王氏很想甩手不幹,但是問題是,賈珠跟元春的婚事,都繞不開史氏還有賈政,只得捏著鼻子認了。
賈敏帶著兒女回京,自然得去孃家看看,另外,賈敏也知道家中跟甄家頗有聯絡,想要打探一下訊息,好歹讓孃家出點力氣,好緩解一下丈夫的壓力。結果呢,史氏看到賈敏他們母子三人,先是抱頭痛哭,然後便擺出了一副慈愛的面孔,問了一下他們的情況之後,就開始旁敲側擊林家的家產問題。
賈敏何等之人,她進京之後,就找人打探了一下榮府最近的情況,又叫自個陪嫁的陪房到榮府跟親戚敘了敘舊,榮府的事情也就差不多知道了,心中不由心寒起來。
榮府這些年來,沒個人頂立門戶,就算有個爵位,在京城已經淪落成了三流的人家。這年頭,沒有足夠的權勢,很多事情都辦不了,若是放在金陵,榮府還算是有些臉面的話,拿到京城,只怕一些小民都未必肯賣榮府的面子。
史氏一味奢侈,賈政根本就是個不通俗務,只知道花錢的,小王氏本來手段也有限,每年的進項就這麼多,偏偏一個花得比一個厲害,小王氏就算手裡抱著搖錢樹,也不夠一家子花銷的。
榮府早就是在寅吃卯糧,史氏嘴上不說,其實心裡頭卻是明白,史氏自個手上的私房卻不像是原本那般多,當初賈代善發現史氏的事情之後,將史氏的得力陪房殺的殺,賣的賣,史氏私房裡頭多出來的產業也叫賈代善發現了,直接了當地處置了,除了史氏嫁妝單子上頭有的,別的全部給歸到了公中。史氏為了錢財賣了祭田,賈代善也乾脆,直接拿著史氏的產業給補上了。
史氏手上還有一些是原本老國公夫人說好了要給賈赦的東西,後來分家的時候,賈代善直接給了賈赦,公中的產業,賈赦除了要留給家主繼承的祖產,又分走了一半。後來賈敏出嫁,賈代善準備的嫁妝也非常豐厚,將公中一些產業也劃到了賈敏名下。賈代善倒是目光長遠,賈政不像是個會經營的人,小王氏守成也就算了,其他的想也別想。賈敏嫁妝豐厚,日後孃家有什麼,賈敏也不能袖手旁觀。
後來史氏一直被養病,軟禁在後院,沒法插手家事,一直等到賈代善死了,賈政一家子回南邊守孝,史氏才重新開始管家。
只是,那時候,史氏即便想要損公肥私,也得有足夠的東西給她才行。賈政回南邊的時候,直接從公中賬上提走了一大筆錢,小王氏管家的時候,也將一些東西歸入了自個的私庫裡頭,史氏也不能太過明目張膽,雖說如同之前一樣,將自個只剩下原本嫁妝的私庫很是豐盈了一把,但是,終究比不上賈代善還在的時候了。
後來為了元春的事情,史氏跟甄家聯絡,也很是從自己私庫中拿出了幾樣好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