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形似“如意”,寓意‘吉祥如意’;肉糧是魚頭,但不能吃得全光,這才是“年年有魚(餘)”……主食一定是乾飯,因只有窮人家才頓頓喝稀飯。
吃過早飯後,全家穿著厚厚棉衣一起出屋。
大年三十,村民們的第一次見面,一定要笑著先問好,最好能蹦出一兩句好話,誇得天花亂墜也行。
大人們迫不及待去公共食堂準備年夜飯。
小娃娃們堅決履行著‘玩耍嬉戲’任務,各家各戶串門打量,主要是看別人家的春聯與年畫,這年代的掛畫,全都是一串有圖有字的小故事,不比小人書差多少。
雖然有的人家,掛的是去年前年的年畫,上面系一條新紅線。但上面故事還是很有趣,娃娃們可以模仿上頭的人物像或獸像,做逮人追人類的小遊戲。
在他們離開之前,長輩們會多囑咐一句:
“要是誰哭鼻子,今晚就沒有香噴噴的年夜飯吃!”
全村上下彷彿煥然一新,處處都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上午十一點,村民們集中在平壩上,或挑或拎或提著扁擔、竹筐、鐵楸、鐮刀、鋤頭等工具,往二碧山走去。
這是碧山村的風俗——祭祖挑墳、拜娘娘廟(劃掉)。
山娃娃們蹦蹦跳跳走在最前面,卻被家長們阻止。他們扯著爺爺奶奶的衣角,不解地問東問西,最多的是‘我咋不能自己走吶?’。
因山路的厚雪並未清理。
往年這個時間,山腳上隱隱約約有綠油油野菜冒出頭,或者油菜花田裡,一兩株吐露黃色花蕊,表達著春天的偷偷到來。
而今年,山腳下的雪還未化,累積深度可以到人的腳腕處。
沿著鋪滿厚厚實實的積雪艱難往上走,冷風也漸漸加大,風裡並沒有暖陽的溫度,村民們皺緊眉頭,把棉帽棉手套圍巾裹上,小娃娃們緊緊摟在懷裡。
直到爬到半山腰,村民們才各自散開,找各自的先人墳墓。
每一座無人認領的墳,都有可能是自己的祖先,在這裡,人們收斂起嬉鬧,態度尊敬,神情專注,目光懷戀。
越古老的墳堆雜草叢生,墓石早已消失不見,需要先用鐮刀等打理一番,然後挑土堆砌在墳堆上,並且用鐵楸將青草一層一層覆蓋上去,這就是給祖先的屋頂。
葉家人來到墳林深處的左邊當向,見到兩個相對較新的墳墓,有墓石,不遠處還有一個雜草叢生的舊墳堆。
墓石右下角處隱約約刻著‘孝子葉利海……孝重孫葉安誠’等,媳婦女娃是不能隨便上墓碑的,除非做出大貢獻,娘娘廟神婆點頭同意,可惜娘娘廟都不在。
‘挑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