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一樣有條理,有形容人說話沒條理的話叫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其實人想的更加亂,甚至有的是半截兒的。這就需要很強的理解能力,聯想能力了。
楚楠想的是:皇后太小心眼,以前看著倒是端莊賢惠,現在一點小事就看出她的本性了。我不過給了瑤娘一副緙絲畫,她便緊抓不放,借題生事……喜愛瑤娘?妒忌瑤娘吧……巧舌如簧,伶牙俐齒,哪還是從前那小心畏縮的模樣?……真是變了太多……
瑤娘見他都是在想許皇后小題大做,藉機生事,又提到什麼緙絲畫兒,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不過雖然知道,她還是得裝不知道。
楚楠稀里嘩啦地把一碗羊肉湯連湯帶肉都吃乾淨了,一面拿了手帕同熱茶給他擦手漱口,一面讓乳孃把兒子抱過來。
楚楠是去了皇后那裡才怒氣衝衝的,她是嬪妃,這事不該她插嘴。就是想表現一下溫柔體貼,順帶加深許楚楠對皇后的惡感,這也不是適合開口的時機。否則傳到別人耳裡,一句柔奸性成,妄圖離間帝后和睦,便能使她前功盡棄。
見瑤娘不說話,只微笑著看著自己,如水一般的眼中縈著憂慮。就像一股暖流似的,剎那間楚楠心上的浮躁便被抹去了。
只是她恪守本分,他也不忍為難她。他痛斥皇后發洩一場倒是痛快了,但這舉動無疑是將無辜的瑤娘架在了火上烤。
便是事實是皇后藉機生事又如何,這事落到別人耳目中,平白無故的也會成了她的過錯。只因她是嬪妃,而皇后是正宮。
楚楠微微嘆了口氣,嚥下心底說不出的惆悵與惋惜,笑著說:“我看外頭陰沉沉的,許是又要變天了。”
瑤娘溫婉一笑,順著這話說了起來。
他有意扯開話題,她也不會去故作糾纏。況且,這事壓在楚楠心頭對她也有益,她何必強求他立即放下心結,與許皇后重歸於好?
帝后鬧僵對她無益,帝后太好對她也沒益處。她可不是為了做個給皇室傳宗接代的工具而進宮的,帝后恩愛和睦的話,她還爭什麼?
將來便是旭兒做了皇帝,還得尊許皇后為聖母皇太后呢。所以她現在最好的做法就是順勢為之,不去提起他跟許皇后爭執的事。左右他也沒同她說起這事,便是旁人問及了,她只推說不知情便能無虞。
帝后一語不合,楚楠憤而離去的事沒多久就傳到了韋太后的耳中,等她知道是因為什麼事而起的爭執時,韋太后頓時嘆了口氣,對著身旁的徐女官道:“從前我看皇后持重寡言,處事還算踏實,如今連這點好的都沒了。從前萬婕妤那般張揚,她都穩重過來了,如今怎麼反倒在瑤娘身上過不去了。”
女官低聲道:“許是急了吧,二十好幾了,膝下還未有個一男半女。昭儀還未滿十六,仙姿玉質,又兼婉約可人,如今誕下了一子,聖心穩固,皇后也是女子,心裡有些意見也是在所難免的。”
她這話說的討巧,說的是寬解韋太后理解皇后的話,可落入韋太后的耳中,又豈能當真理解許皇后?
韋太后輕輕“哼”了一聲,也說不清是不屑還是怎樣,但到底許皇后再不得她的心,也是明媒正娶的正宮皇后,帝后不和久了於國不利,她不會罔顧這些。所以心裡雖對許皇后頗有怨言,還是派人去請了楚楠過來用膳。
膳後,楚楠親奉湯藥,韋太后趁機進言,勸導他要體諒許皇后,包容她的過錯,莫要因一些小事而至夫妻離心。
楚楠雖然不大高興,但是娘娘的話他還是聽得進去的。
回去以後,楚楠沒急著對皇后示好,那樣表現的太明顯了,一看就是娘娘勸過他,然後他聽了。要是讓皇后誤以為無論她做了多少次錯事,娘娘都會一直勸他們和好的話,心中有恃無恐,就不會知錯而改了。晾個她幾天,她才能知道錯,日後更加守本分,循規蹈矩。
過了好些天,都快到臘月下旬的時候才同許皇后言歸於好,只是雖然和好了,到底在兩人心中留下了一個結。
且不說楚楠對許皇后的印象差了幾分,許皇后對範雪瑤倒是真的怨憤起來。
範雪瑤隔三差五去給她請安時,開始會面臨些許刁難。
不過許皇后畢竟不敢做的太過分,先前的事才剛剛過去,範雪瑤又深受楚楠寵愛,韋太后也喜愛她。只能故意在請安時晾一晾她,叫她多站一會兒才賜座,言辭針對一下罷了。
這一切範雪瑤都忍了下來,一如既往地溫婉柔順,沒有半句怨言,也不曾同官家或是韋太后抱怨過。
但是許皇后卻不像從前那樣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