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太子之爭的悲劇,一般來說多是這幾種情況。
其一,太子他媽失寵了,有了其他的寵妃其他的皇后。在許多時候,母憑子貴,但更多時候,是子憑母貴;
其二,如同李世民和朱棣那麼霸氣,直接上刀子逼宮。但這時候肯定要攤上一個不如兒子霸氣的皇帝。這逼宮可不是隻逼太子,而是連皇帝一起逼;
其三,很少很少的皇帝,猜忌心太重,誰當太子誰倒黴,如武則天。其實這就不是太子悲劇了,是那皇帝的兒子都悲劇。所有兒子那時候都一致祈禱諸天神佛,太子之位千萬別落在自己頭上,那是催命符;
其四,才是皇子相爭。而這個幾乎只限於清朝。在其他朝代,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嫡無長再過繼。就連著名的李承乾太子,也是犯了謀逆大罪才被唐太宗狠心放棄。而李泰只剛在唐太宗面前顯露出謀奪太子之位的想法,就被唐太宗貶謫。
泰誠為俊才,朕心念之,卿曹所知;但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斷之以義,使之居外者,亦所以兩全之耳。
魏王李泰,是我極為心愛的兒子,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鍾心。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我對他的寵愛是那麼的不同尋常,然而我不能讓後世子孫認為皇位是可以透過謀劃得到的,所以將魏王李泰降為東萊郡王。(在此鄙視一下自己都是非正常手段謀得皇位的唐太宗同志。)
從這裡可以看出,清朝康熙那樣養蠱似的教養皇子實屬罕見,至少在漢族王朝,皇位更替是必須講究禮法的。元后嫡子在確立之後,若非巫蠱、謀逆的大罪,幾乎不會被廢。若是遇到一個英明的爹和一個英明的媽,那地位更是穩固。
不過影視劇講究戲劇性,九龍奪嫡多戲劇啊,什麼架空什麼其他朝代,都要套上九龍奪嫡的影子,才好看。所以讓現代人以為,只要是太子,那就十有□□會被廢。
當然,事實並非如此,比如明朝,除了最初朱棣謀反之外,其餘皇帝只要太子沒死,都是太子繼位。
所以太子雖然難做,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如履薄冰。只要他的媽穩得住,他自己也穩得住。不然漢景帝也不會在當太子的時候一時氣憤,用棋盤砸死族兄,還屁事沒有,繼續繼位當皇帝了。
歷史上脾氣大的太子可不止漢景帝一位。
這個世界的歷史雖然和凌蔚穿越前有所不同,但因為都是漢家王朝,沒出現清朝那種奇葩,所以大致上皇位更替的規律也差不多。
當然,凌蔚自然不可能說什麼皇位更替。他只是講史,單純的講史而已。至於每一個廢太子的原因,嗯,那是史書寫的,又不是凌蔚說的。
太子聽了之後,心情平靜下來。原來當太子,也沒有那麼可怕?那父皇說他當太子的時候四面楚歌,人人都想拉他下馬,是怎麼回事?他還以為,連兄弟都要害他呢。(不靠譜的皇帝陛下。)
“父皇……皇奶奶早逝,是嗎?”太子咬著蒸蛋糕,含糊問道。
凌蔚給了一個孺子可教的眼神:“至於陛下所說邊疆戰事和朝中之事……雖然確實辛苦,不過陛下有些誇大了。陛下只是想讓殿下理解的更深刻一些。要真嚴重到這樣,秦|王殿下怎麼會因為在邊疆無事可做被召回京?前段時間的東南大捷又是如何而來?陛下是明君,治下雖然仍有不足,可能有大臣屍餐素位,可能有平民挨餓受凍,但大致上,這仍然是盛世光景。”
太子嚥下了最後一口蒸蛋糕,默然無語的看了凌蔚一會兒。
“孤餓了,孤還想吃蒸蛋糕。”
☆、第三十六章
蒸蛋糕是沒有了,不過東宮有小廚房,隨時備著有各式點心。
而太子爺這次不吃點心,他只要饅頭,然後和他王叔一樣,用饅頭蘸桃子果醬吃。
真虧得小廚房裡居然真的有饅頭。
太子一口氣吃了三饅頭,撐得趴在床上直哼哼,凌蔚笑著給他揉肚子:“悠著點吃,喜歡果醬的話,臣教廚房的人怎麼做。”
太子一邊哼哼一邊回答:“誰家沒有幾個做菜的秘方,這些都是要保密的。御膳房的人也只是各做各的拿手菜,不會把菜譜拿出來。瑾堂真笨。”
“是是是,臣真笨。”凌蔚把躺在床上就不想起來的太子拎起來,接過太監呈上來的消食茶,“先喝口。”
太子皺著鼻子喝了一大口,然後臉側到一旁,一個勁兒的吐舌頭:“難喝。”
“今天有課嗎?”凌蔚又逼著太子灌了一大口後問道。
“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