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了。
如今他們村還有好幾樣副業。
磚瓦窯經過擴建,效率高、質量好,能容納全村壯勞力工作,還可以給附近大隊的壯勞力提供一部分工作機會。
繡花坊和大隊的手工紡織廠合作,繡花坊有好手30個婦女,幫工50個,主要工作有繡花、做手工布鞋、棉布內衣、女式錢包、繡花品等等。這些除了賣給公社、縣供銷社,還給省城姜琳們的代銷點供貨,收益很好。
大隊除了那臺拖拉機,又置辦了一臺手扶,專門配合耕地種地,如今種地基本不需要壯勞力下手,都是一幫子有經驗的老農民跟著,種得又快又好。
年輕男人女人都去大隊廠子裡幹活兒。
既能分到足夠的糧食,又能賺到足夠的錢,皆大歡喜。
如此,儘管有一些不和諧聲音,也被大家夥兒集體給壓下去了。
雖然是姜琳辦起來的廠,卻是大家夥兒共有的,誰要是想插手獨吞或者弄個一樣的擠兌,那沒門的。
程福軍和程福聯倆人,雖然沒大本事,卻會看風向,現在很聽程如山和姜琳的。再有商宗慧幾個有腦瓜的年輕人撐著,那些想耍心機的,還真是無處施展。
大家接了程蘊之等人回家,程福軍吆喝道:“好了,咱們可以殺豬分肉了,連分三天。”
村裡條件好,糧食多,又允許家家戶戶自己養豬,除了上繳任務的,還能留下百來頭,比起從前多了五十多頭呢。
大隊一說殺豬,水槐村幾個生產隊直接弄出五十頭豬來,殺豬過年。
男人們就去張羅殺豬,商宗慧等人幫姜琳一家安頓下。
平時大家沒斷聯絡,日常寫信、急事就電報,程如山還會定期回來看看,給代銷點帶貨,給大隊帶收音機、城裡的稀罕物來。
房子是商宗慧和幾個知青給照顧的,維護得很好,花花草草也照顧得很到位,商宗慧還領著人刷了新的油漆。
程蘊之和閆潤芝一進門,就覺得煥然一新,沒有半點頹敗之氣,看得心情都格外好。
“可真是感激你們呢。”閆潤芝趕緊拿城裡帶回來的糖果點心分給大家夥兒。
程如海也領著老婆孩子殷勤地伺候著,“爹、娘,那畝閒地和菜園我都給照顧得好著呢。菜園裡還有菠菜韭菜,用麥糠玉米秸蓋著,過年就能吃的。”
閆潤芝也不吝嗇誇獎,把他們誇一通,分一些糖果給孩子們。
女人們在家裡收拾,程如山陪著程蘊之,帶著文生大寶小寶等人先去祖墳填土除草,等年三十再正式祭拜。
休息了兩天,姜琳去找程玉蓮、程福軍幾個大隊幹部,問問揚紅大隊計劃生育的事兒。
程玉蓮:“哈哈,大學生,你只管放心,咱們大隊婦女都忙著賺錢,根本不想生多少孩子。”
如今鄉下也是刷滿了石灰水的標語,什麼“一人結紮,全家光榮”“一人超生,全村倒黴”“寧可流一千,不可生一個”“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滅三胎”“不結紮,沒工分”……
姜琳他們這一路過來,看得簡直無語死。這樣簡單粗暴的標語,嚇唬誰呢?鄉下社員多半不識字,你哪 怕刷上一萬句有什麼用?
只要經濟好了,大家有工作賺錢,誰還想那麼多呢。
當然,那些天生重男輕女,一定要生個兒子的,誰也沒招。
姜琳是經歷過後世各種政策洗禮的,所以她覺得哪怕現在計劃,大家也沒必要一定嚴防死守不許人家生。那些想生的,你再計劃,再扒房子牽牛的,人家該生還是生。不想生的,逼著生也覺得成本太高不想生。
水槐村還好一些,標語也有沒那麼誇張。畢竟才開始,還沒到八十年代那麼粗暴直接。
姜琳和程玉蓮溝通一下,建議他們工作要緩和,沒必要為了計生和人結仇。
程玉蓮道:“其實咱們誰樂意去管人家生孩子啊,要是上頭沒任務,不壓下來,真是愛怎麼生就怎麼生。以前大家都是隨便生,家裡普遍五六個,怎麼來著?我們也不管的。”
姜琳就把省城的計生規定告訴他們,讓他們也有個分寸,免得被下面亂要求。
程玉蓮:“你放心,咱們也緊跟計生辦。我得空去公社也提提意見。”
說實話,現在在廠子裡賺錢,程玉蓮都不熱衷當那個婦女主任了。尤其現在搞計生,整天開會,大喇叭吆喝,要求婦女主任抓任務,每個人多少個任務,流一個、結紮一個等等都有獎勵什麼的。跟前幾年運動差不多,程玉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