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同情。作者諷喻現實,指斥時弊,富於積極意義。
窅娘覺得作出此詩詞之人必是性格剛直,有政治抱負,不隨人俯仰的才子。
“兄臺,對此詩詞有何高深見解?”這時,窅娘聽到一男子雄渾有力的聲音。待到男子走到窅娘身邊時,窅娘瞧了一眼自己四周並無人,才反應過來現在自己是徐鉉,眼前的年輕男子叫的正是自己。
“高深見解不敢當。在下只是很欣賞這位詞人的胸懷若谷。”窅娘謙虛地說道。
“是嗎?很少有人有兄臺這樣的想法,大家都認為我不懂附庸風雅。”
“閣下難道就是這詞的主人王禹城?”窅娘驚訝地問道。重新打量起眼前的男子,年約二十歲,衣著樸素,儀表堂堂。怎麼看怎麼都不像能作出如此具有生活滄桑感的詩詞的人。
男子苦澀一笑,“正是在下。兄臺是不是以為此詩的主人乃是一歷經生活苦難的老頭?”
窅娘不好意思地輕輕點了點頭。
“這不怪兄臺。在下出生寒微,所經歷的苦難自然比一般士族子弟要多,因此內心也更成熟些。”
隨後兩人談古論今,相談甚歡。王禹城直說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詩詞上,他們都喜歡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政治上,他們有著許多不謀而合的觀點;在歷史事件評價上,他們有著相同的見解。短短片刻,王禹城便將窅娘當做了推心置腹的知己好友。
窅娘在內心也認定這王禹城是個值得信任的人。於是便說道:“不瞞禹城兄,我徐鉉乃是南唐人,此番作為南唐使臣特來汴京向宋朝求和。無奈人微言輕,不得直接進入皇宮面見陛下,向陛下表達我南唐的友好之心。”
“天下本是一家。徐鉉兄,你所要做的事可是為國為民的大好事。南唐求和不僅會使南唐百姓免遭生靈塗炭,而且宋朝百姓也不必受戰亂之苦。這樣吧,雖然禹城只是一介草民,不過倒是與官場上的一些人有些交情。我先替你去探探口風,如果實在不行,到時我們再想辦法。”
“徐鉉在此先謝過禹城兄了。”窅娘向王禹城深深鞠了一躬。
“徐鉉兄何必如此見外。事不宜遲,禹城現在就去辦。明日,我們還是此時此地相見。”將窅娘扶起,王禹城便急急邁出了聚賢居。
窅娘沒想到事情完全出乎自己意料之外,不過,她還是想等先讓王禹城試試,如果明日等到的答案不盡人意,她再付諸自己剛開始的想法。
第四十七章:偶遇故人時
回到驛站後,窅娘將宮人打探到的趙普日常生活作息仔細分析了一番,並沒有找到什麼特別之處。不過窅娘仍是不死心,吩咐宮人們秘密繼續跟蹤趙普。現在她只能期待明日,王禹城能帶來好訊息。
次日,窅娘照例一人獨自行走在前往聚賢居的路上。街道上仍然同昨日一般熱鬧,來來往往的百姓穿梭著。突然,灰塵四起,只見一人騎著不受控制的馬橫衝直撞地向這邊來。兩旁的路人紛紛躲避,街道上的貨物被衝得到處亂飛。
窅娘正要往旁邊閃時,瞄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在街道中央哭泣。眼看那匹瘋狂的黑馬就要踏之而來,窅娘連忙跑到小孩身邊,正要拉著小孩往旁邊閃時,黑馬抬起的前蹄就在窅娘眼前。
就在窅娘想必死無疑時,說時遲,那時快。窅娘閉眼的剎那,一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起劍就往黑馬脖子處刺。窅娘只聽黑馬長嘯一聲,感覺臉上濺了幾滴熱乎乎的東西。這才睜眼一看,只見黑馬已倒下。一摸臉上,原來是黑馬濺的血。
趕來的小孩母親連聲向窅娘道謝。等到窅娘站起來時,這才注意到將黑馬一劍刺死的男子。此男有著修長高大卻不粗狂的身材,稜角分明的輪廓。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渾身透著冷傲孤清,盛氣逼人的氣質。
“多謝兄臺救命之恩。但是徐鉉不得不說兄臺的做法太過殘忍,兄臺本可不需致黑馬於死地便可解救在下。”窅娘向男子作揖道謝後便打算離開。這時一道熟悉的聲音傳入了窅娘耳中。
“你這小子,怎不知好歹?我家叔叔救了你,你還反倒教訓起我家叔叔。”
這聲音不是……?窅娘心中驚愕,偷偷瞄了一眼男子身旁的少年,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果然是他。那他口中的叔叔豈不就是晉王趙匡義。窅娘有點懵,在汴京後宮那幾年,除了皇帝和德芳,她便沒見過其他的皇親。怎麼這會竟遇上了冰山王爺趙匡義?還是趕快走吧,窅娘心想道,要是被德芳認出來了,可不是鬧著玩的。別人她都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