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進行一定期限的訓練學習,邱北怎麼說也是高材生,當初還在大學裡給學生授過課,要把學校的老師培養起來也不算困難。

師資力量上去了,再加上升到市裡去的龔書記鄭凱旋他們幫襯著搞了政府撥款,水月村小學如今又是擴建了一動小二樓的教學樓,可氣派了。

再加上村裡到鎮上的馬路修好了,很多鎮上的人都寧願把孩子往水月村小學送,聽說那裡以前當校長那個已經去平城清苑大學上學啦,聽說那裡現在的校長以前是教大學生的。

聽說那裡的孩子有政府撥款,早上還有一頓“營養餐”吃,聽說那裡出來的孩子德智體美樣樣好不說,還多才多藝,上了初中幾乎都成了學校裡的活躍分子,學習好又有才藝。

單單這一點就夠讓那些心裡對孩子未來有想法的家長心動了。

知道那個記憶中從泥巴茅草房變成磚瓦房,連五個班級都拼不齊整的小學現在居然已經一個年紀分了三四個班了,祁雲心裡滿滿的感慨,既有欣慰也有悵然。

周國安跟唐思甜在平城也沒能玩多久,畢竟九月中旬他們學校就要開學,看了天安門升國旗,祁雲又帶他們一起去吃了平城的幾樣老字號美食。

順王府這會兒沒什麼美景,不過看看裡面的建築裝飾也不錯,之後還又去了一回長城。

兩人在平城玩了二十多天,八月末的時候心滿意足的帶了許多照片坐上火車回懷城去了。

雖然周國安說他弟弟妹妹們長大了家裡多了許多吵鬧揪扯,可恰好因為他跟他媳婦是在外地,而且明確表示以後不會回懷城。

不說現在上學不用學費,甚至還有每個月的生活補貼,以後生了孩子也還有岳家這邊接濟,可以說不會再花家裡一分一毫的錢財。

所以周國安的那些弟弟妹妹並不討厭他回去,反而盼著他能時不時回去一下跟家裡人聯絡感情,以後說不定還能有需要這位大哥大嫂幫忙的地方。

人啊,長大了總歸不能像小時候那樣親近了,都有了各自的想法,這是成長的無奈。

因著這些,周國安跟唐思甜回去的時候也並不會有人故意給他們添堵,

第131章 五月

送走了周國安夫妻倆; 祁雲他們按部就班過自己的日子; 九月中旬開學的時候,東站那邊的紅燈籠客棧終於開門營業了。

一開始倒也稱不上生意有多火爆,不過這樣的經營模式確實是來來往往流動人口的首選,吃的住的都價格實惠,裡面還有專門的澡堂子以及洗衣房。

說是東站附近,其實跟飯館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步行二十多分鐘的腳程。

今年秋收之後那按了手印包產到戶的那十幾戶農民獲得了豐收,雖然也被批評了; 可這股風吹得全國農民人心不定,很多人上工的時候都沒了原來的心思。

像王叔他們這樣放下土地除外打工的人回去之後,對那些人是影響很大的; 現在商品價格一再放開,從原先一塊肥皂都要票; 到現在只有重要物資才規定憑票購買。

錢的用處越來越大; 來城市裡“淘金”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多,像是平城附近郊區的勞動力都大量湧入城內; 打短工的人要選擇住的地方,比來比去自然就選了紅燈籠客棧。

雖然客棧這邊看起來沒有飯館那邊人來人往,可這邊多數都是一群人定個大通鋪住好一陣子的那種; 再加上有一體化的食堂吸引客人,客棧這邊從一開始的月盈利四五百到後面迅速躥至七八百。

等到南邊經濟特區發展起來之後,連平城這邊都有了南貨北運進行私下倒賣的“倒爺”,位於東站這邊的紅燈籠客棧就更是生意興旺起來了; 月盈利猛然超過一千五六,相信明年再用半年,買房裝修的本錢就能撈回來了。

下半年江河本校升了高中,成績依舊穩坐第一,一直到十月裡祁雲跟江畫眉攢夠了錢,直接買了背後那戶鄰居家的四合院,把兩個院子開了個門。

祁雲讓江河把他的“補習班”乾脆開到家裡來,就在新院子那邊整理出來的廂房裡,也免得寒冬臘月的還要出門,至於這樣一來就要出門的那些同學?想要學到知識麼,當然要辛苦一點。

江河也不再自己一個人教學了,靠祁雲跟老班在清苑裡的關係找到了幾個自願兼職掙零花錢的在校大學生,一時間這原本就是想要賺點零花錢的補課小班倒是辦得有模有樣起來。

平安也成了補課班的固定“旁聽生”,跟單獨給他弄了個幼兒園似的,除了這個幼兒園是一週休息五天上課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