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將“鳥”“雲”重新印製出版了四期之後,又整合了祁雲在《國風》上發表的散文,製作成散文集進行正式出版。
要說能出散文集的,一般作家至少也是寫了好幾年甚至十來年,畢竟要保證散文的質量,不是說這個作者寫的散文都能收錄進去。
而寫作中為了保證質量,作者出產肯定不會特別多。
要出散文集,那一本書怎麼也得幾十甚至上百篇文章。
可沒辦法,遇到祁雲這樣的“高產大王”,不過是兩三年的量就夠了,還能出一本厚厚的散文集。
興華出版社那邊甚至已經準備明年再幫祁雲出一本散文集,畢竟他們現在這本集的是祁雲七三下半年七四整年以及七五上半年的散文,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共計兩百零二篇。
一年一百多篇,一個月至少八篇,也就是每一期《國風》都有他活躍的身影。
要是別的作者,哪怕文筆再好,可次次都能看見他,讀者多多少少也會產生一種對文字文風的審美倦怠,可偏偏這種規律在祁雲這裡一點沒有。
究其根本還是祁雲看似文風固定,實則千變萬化,總能在最安全的圓圈裡給讀者帶去精神上的安慰跟驚喜。
雖然祁雲總跟江畫眉說這些文章裡的感情其實很多都是忽悠人的,可江畫眉還是喜歡看,她想要更全面的去了解祁雲的思想跟內心。
哪怕可能不夠真實,但是能寫出這些東西,至少也能體現出一些微妙的真實情緒吧。
再加上祁雲給她說的這些文章裡所蘊含的微妙政治觸感,也讓江畫眉興致加深。
“那是一個碎星佈滿整片夜色幕布的夜裡,我腳下似踩著一陣風,走過泥濘小道,四月的蜀地總是如此多愁,淅淅瀝瀝的雨下了一週還留戀著這裡的一切不肯離開,我想它跟我或許是一樣的,因為心裡懷著某種隱秘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