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在長華殿和小侄子們PK中……

第54章

雍定元年臘月二十五日晚,北夏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之下突然犯境。

和過去一樣; 他們不僅掠奪物資; 屠殺百姓; 還放火燒了好幾個村莊。

雖然知道應該只是巧合而已; 但裴清殊就是感覺匈奴人是誠心的。他們特意挑在這一天犯境,不讓裴清殊有歇口氣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出了這種事情,裴清殊這御筆自然是沒封成。

聞訊之後,裴清殊在第一時間內召集心腹大臣,商議對策。

對此,裴清殊的大哥毅親王是最積極的:“皇上; 匈奴人的動作向來很快; 我們必須比他們更快才行!臣願率領五軍營將士出征; 將他們趕回老家!”

毅親王打從十幾歲起,就和匈奴人交過手了。這些年來,除了太上皇因為受葉氏挑撥,疑心他的那段日子; 但凡匈奴犯境; 太上皇都會派出這個英勇的長子上陣。

這回得知匈奴犯境之後,裴清殊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毅親王。

不過毅親王雖然勇猛,在智謀上卻只能說是平平,這也是他屢次抗擊匈奴,但沒有辦法讓匈奴人因他而聞風喪膽的原因。

對於匈奴人來說,毅親王的名頭可怕; 但頂多讓他們因之而逃跑,跑完了還會再回來。而不是說因為大齊有毅親王在,他們就嚇得不敢再犯境了。

話雖如此,在眼前這種情形下,也的確是沒有比毅親王更合適的人了。

根據收集來的情報,裴清殊立即做出反應,封毅親王為主帥,率領五軍營三萬人,榮國公世子傅然為副帥,率神樞營兩萬騎兵扛敵。

毅親王等人出征之後,朝中對於戰事的討論並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紫宸殿裡,陳起沉聲說道:“近三十年來,匈奴犯境次數,大大小小,已不下於十次。雖說每一回,他們都被我們大齊將士成功擊退,可大齊的損失同樣慘重。這樣下去,不知何時才是個頭。”

事關匈奴,裴清殊同樣神色沉重:“朕本想著將新兵訓練一番之後,等過了年,就增派幾萬兵馬去北方邊境戍邊。可沒想到匈奴竟會在這個時候犯境……”

首輔魏青松開口道:“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特別奇怪的。可以看得出來,現在匈奴人對大齊是越來越瞭解了。他們知道咱們漢人要過年,所以到了年底,許多人都會放鬆警惕,準備過年了。可匈奴人卻不管你過不過年,要過年了正好,正方便他們搶老百姓置辦的年貨。”

“幸好這次匈奴犯境的規模不大,估摸著他們現在也是忌憚著朝廷的實力,不敢輕舉妄動。”公孫明掐指算了算,說:“估摸著不出三個月,毅親王他們就會得勝歸來了。”

裴清殊知道,公孫明說出三個月這麼短的時間,一是因為對毅親王他們有信心,二來也是因為,京城距離北夏和北遼都比較近。

這一點,這也是讓裴清殊心裡感到不安的因素之一。

先不說威脅較小的遼國,在北夏和大齊的京城之間,雖然隔著一條長城,但長城並沒有全部包含在大齊的疆域裡。也就是說,長城對京城的防禦是非常有限的。

前世大齊那麼容易就會亡國,太早就被匈奴攻陷了京城,就是原因之一。

裴清殊一早就想過要遷都,不過在他剛剛繼位不久的時候,提出這件事來不大合適。現在也不大合適。朝廷和匈奴正在作戰的時候,他若提出遷都的話,好像是怕了匈奴人一樣。

雖然他的確是忌憚匈奴人的實力,但在這個關頭不能這樣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還是等毅親王他們得勝歸來之後,再提出遷都一事較為穩妥。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裴清殊現在自己都還沒有想好要把都城遷到哪裡比較合適,所以他不好貿然在朝中提出來,以免人心惶惶。

在場的幾人,都是裴清殊身邊的近臣。所以遷都的念頭,裴清殊也不瞞著他們,只是讓他們先對外保密,自己回去幫著他想想,究竟遷到哪裡比較合適。

對於遷都一事,裴清殊身邊的幾個重臣基本上都是表示贊同的。

只不過對於遷到哪裡去,他們都有不同的想法。

魏青松建議遷到洛陽,宋池比較中意長安,陳起是南方人,推薦臨安和金陵。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臨安、金陵這些南方城市是最安全的。

但遷都不是一件小事,從北方遷去南方,定然耗資巨大,對目前的朝廷來說不大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