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餘小草在背後指揮,而餘海一家上下同心協力,才有了玉米的大豐收。”
戶部尚書見陽郡王不像是在開玩笑,眉頭依然皺著,低聲道:“這餘小草,真有這麼厲害?”
陽郡王沒有理睬他,繼續道:“皇上,您上次私訪也看到了。蝗災之年,餘小草根據自己對藥性的理解,跟同仁堂的孫大夫一起,研製出了能消滅蝗蟲的藥水。可惜藥水需要的藥材,有幾味比較稀少,造價太高,不能大量生產。不過,那餘小草用藥水種的蔬菜,卻一絲一毫沒被蝗蟲糟蹋。足見其聰慧!蝗災之年能種出蔬菜來,種植玉米對她來說又有何難?臣以為,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才是皇上追求的明政!”
第三百零四章 不了了之
朱君凡坐在金鑾殿上,津津有味地看著小堂弟談起餘小草來洋洋灑灑,跟平日裡的惜言如金判若兩人。聽到小堂弟的最後一句,他白了朱儁陽一眼,沒好氣地道:“朕還用你提醒?”
接著,他又追問了一句:“照你的意思,應該封賞的是餘家那十歲的小丫頭,而不是餘海嘍!”
朱儁陽卻搖頭道:“餘家種出玉米,也是有功的,該賞!但餘小草功勞最大,就公平而言,封賞應該落在她的頭上!”
“皇上,臣反對!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小女子怎能與吾等同朝為官?”都御史楊大人率先提出反對。
通政使張大人向來善於揣度聖意,皇上自登基以來,就一直在為提高婦女地位而做嘗試,從封賞織繡大家姜如畫就能看出皇上的決心。
楊御史就是太過迂腐,不知變通,所以資格比那些一品大員還要老,卻一直在二品上轉悠。張子健自以為比起那老傢伙來,自己年輕有為,皇上身邊確實需要一個能夠傳達他心意的心腹之臣。他決定搏一搏!
“楊大人!聖上和太上皇向來以才取仕。皇上曾說過‘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今北地旱災連連,沿海又起蝗災,糧食是安民之本,是天下安定之重要因素!而那餘氏小草,恰有如此天賦!種植人才難得,破例有何不可?”張大人收到皇上讚許的眼神,語氣更加堅定了。
楊御史梗著脖子,緊皺眉頭,道:“種出玉米,又不只是那小女子一人之功!封賞到她父親頭上,她便從一介農女一躍成為官家之女,也等於封賞到她的頭上。為何非要讓給女子上朝為官,擾亂朝堂!”
“楊大人此言差矣!依楊大人之意,子女功勞理當算在父親的頭上。那是不是說楊少卿以後立了功,不用封賞他,全部算在楊御史您的頭上,來讓你升官發財?”
楊御史的兒子,現任光祿少卿,正五品官員。這楊少卿能力有,又不像他老爹那麼固執迂腐,本來前途大有可為。可歷朝歷代很少父子同居高位的,有楊御史攔在他頭上,一直缺少進階的機會。
聽了張大人的話,楊少卿看了自家老爹一眼,目光中充滿了不滿。老爹在官場的人緣已經查到極點,年歲已高,很難有更進一步的可能。可楊御史卻一直戀著高位,坐著能晉升一品大員的美夢。這楊少卿已經四十多歲了,卻因著老爹在頭上壓著,官職在五品徘徊。如果老爹能夠早點致仕的話,他在退休之前定能圓了老爹一品大員的美夢——還別說,到底是父子倆,都想得美!
朝廷中也不乏父子同朝的現象,做兒子的,紛紛把不滿的目光,投向楊御史。
楊御史頓時感覺如芒刺在背。他還不至於太不通人情,忙解釋道:“皇上,臣並無此意。是張大人歪曲了臣的意思!臣以為牝雞司晨,不可取也!”
朱君凡有些煩這幫倚老賣老的老臣,面帶不悅地道:“楊愛卿,言重了!一個戶部下屬司農職的七品小官而已,能惹出什麼亂子?還是楊愛卿以為,朕是紂王、唐明皇之類的昏君?”
“臣不敢!”楊御史心中一驚,忙顫巍巍地跪在地上,五體投地地伏在殿上。
張大人也跪下了,口中道:“皇上息怒!臣以為,楊御史廉頗老矣,頭腦昏聵,倚老賣老,曲解聖意,已不足以勝任督察員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楊御史聞言,胸口一悶,一口氣差點沒提上來,伸出一隻手顫巍巍地指著張大人。張大人給了大家一個“你們看,楊御史確實老了”的眼神。
皇上假意斥道:“張使司此言差矣!大明朝短短几十年,能夠站穩腳跟,離不開老臣們的赫赫功勞。沒有老將跟著太上皇南征北戰,哪裡有現在的大明江山;沒有文臣們的同心協力,何來大明的繁榮昌盛?”
張大人意識到自己激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