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當然,這樣的想法也只是想想而以。
換句話說,在還沒有成功的前提下,不知道有時候反而是最安全的保護傘。
但接下來,鄭陳兩氏發現他們想的還是太天真了,虎口難填啊。
繼定陽第五氏之後,容安文氏也再發力,暗中卡斷了地主皇商的供需。
在幾大氏族的把持和推波助瀾之下,京北之地的供需被完全孤立了起來,平日裡不可一世,喜歡拿眼角掃人的皇商貢商都如熱鍋上的螞蟻,貨存物資可頂不了幾個月的。
在三個月後,京北之地的皇商貢商基本上已經沒辦法從京北之外的地方上收納啟用糧油布匹了。
可為了確保皇宮供需,在官府的大力推動下,這些人強行納徵百姓的糧食。
原本還存著一絲僥倖心理的百姓再也不敢僥倖了,民怨如潮!
各地方十里八鄉的百姓在面對餓死的情況下,被強行徵納糧油的百姓怒從膽邊生,一些不怕死的後生小夥子自發組隊,奮起反抗,試圖搶回糧食!
這樣的情況,強徵百姓糧食的人官員貢商也都想到了,於是,請出了虎營軍押送保運徵納上來的糧油進京。
有了虎營軍保押,意圖搶糧的百姓下場自然不言而喻。
面對搶糧的百姓,虎營軍沒有手下留情,在血腥殺戮了幾批百姓後,不但沒能鎮壓住百姓,反而引發更大的動盪和反抗,殺完了一批又湧上一批,似乎一下子,有著殺不完的百姓衝到刀口之下。
俗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
如今的大元國,正是大亂之際。
京北之地,戰火還未燃,京北之地卻已經血流成河,橫屍百里。
百姓對朝廷對皇帝的仇恨,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沸點,人人都在期盼著明王打過來,討伐昏君暴帝。
面對這樣惡劣的影響和動亂,就連慶帝也都坐不住了。
民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他當然知道。
慶帝連下三道聖旨,第一道是嚴格把握對百姓的武力鎮壓。
這樣一來,虎營軍對百姓倒也不再一味殺戮,可這些對於被殺紅了眼的百姓來說,根本撼動不了他們冰冷的心了,一心一意只想著推翻暴政,搶回自己被搶走的糧食,不用擔心被餓死。
慶帝面對奏摺,當場大發雷霆,暴怒之下卻掩蓋不了他的焦燥和不安。
於是有了第二道聖旨。
第二道聖旨則是乾脆禁止對百姓武力鎮壓。
冰凍非一日之寒,這次的暴動,對百姓來說,已經是頂點,更何況,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各家的壯丁主力,面對父兄夫弟的血流成河,就算是皇帝安撫,也依舊民情激憤,搶糧的百姓更多,手段也更激進了。
到了這個時候,搶回糧食已經只是一種宣洩口。
真正的主因,是百姓對朝廷對皇帝的不滿,已經無力壓制。
京北百姓暴動,大亂,京城也不可以安穩,縱使京北之地有虎營軍和禁軍,可百姓何其多,千千萬萬,數不勝數,這樣的暴動讓慶帝雷霆之怒,卻也終不敢再使用武力鎮壓。
在大臣們給給上書後,最終下了第三道聖旨,將強納上來的糧食重新再發回給百姓,以圖平民憤。
訊息傳來,對暴動的百姓來說,的確安撫了一時,但也終是遲了,當今皇帝已盡失民心。
可對於其他地方上的百姓來說,卻是一種鼓舞。
大元國的百姓起義,百姓暴動,越來越頻繁,到最後,也越來越大,一些人甚至自發的加入了明王的叛軍中討伐朝廷。
有了百姓的擁戴,明王之軍勢如破竹,直逼晉州!
一旦晉州破,京北之地不遠亦!
面對如此局勢,元浩天終於坐不住了,終於採用了平睿的建議,決定御駕親征。
金鑾大殿上,在慶帝宣佈他親征後,整個大殿都靜的讓人汗毛直立。
百官皆匍匐於地,紛紛山呼皇上三思。
慶帝端坐寶座之上,暗黑的眸子掃過殿中跪伏著的百官,他當然知道御駕親征絕非兒戲,有可能一去不復返,但讓他坐以待斃亦是萬萬不可能的。
他看了一眼施濟,施濟點點頭,揚聲道:“宣齊勝,林唯棠上殿。”
匍匐於地的朝臣們聽聞這宣詔聲,都想到了一個可能性,難不成皇上……
“罪臣林唯棠叩見皇上!”
“罪臣齊勝叩見皇上!”
上殿的兩人顯然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