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眨地望著宋如錦。
宋如錦一顆心都要融化了。
到了年底,元哥兒已經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句了。他嗜甜,宋如錦便盛了半碗熬化了的桂花冰糖,拿筷子沾了一點點糖漿餵給他吃,半哄半教:“叫娘——娘——”
元哥兒舔了舔嘴唇,奶聲奶氣地應和:“娘。”
宋如錦心滿意足。早已將懷胎和生產時的種種痛苦拋諸腦後。有時候她甚至會想:只要孩子能順順當當地出世、平平安安地長大,她受點苦又算得了什麼?
她便忽然很想再生一個孩子——看著孩子一天天地成長實在是太有成就感了。
上元節那日,她和徐牧之把臂賞燈,回府之後,宋如錦順口說了句:“我倒想再生一個孩子。”
徐牧之下意識地側首,親了親她的額頭,過了一會兒才意識到她說了什麼,不由笑著問她:“怎麼又改主意了?”
他還記得宋如錦懷元哥兒的時候,曾信誓旦旦地說了句:“以後再也不生孩子了!”
宋如錦想了想,道:“就當給元哥兒添個伴兒。”
丫頭們呈上芝麻餡兒的元宵,宋如錦和徐牧之分著吃了。徐牧之的嘴角沾著點湯汁,宋如錦便拿帕子替他擦了擦。雖然已為人母,她的眉眼間仍然留存著少女般的嬌憨與天真。
徐牧之的眸色便是一深。
二月底,宋如錦又被診出了喜脈——已經一個多月了。
……也算不清是不是上元節那晚懷上的。
這回宋如錦的心態平和了許多,心底也是期待多於忐忑。
徐牧之仍然像先前一樣,事無鉅細地照顧她,唯恐她哪裡不舒坦。外頭的應酬都推了個乾淨,恨不能時刻與宋如錦膩在一起。
三夫人便笑著同靖西王妃說起了這回事,道是:“都成婚三年了,倒比新婚的時候還要如膠似漆。”
靖西王妃笑眯眯道:“這樣才好呢——夫妻恩愛和順,日子就能和和美美地過下去,多少人家羨慕都羨慕不來呢!”
三夫人點頭稱是。
她心底也是羨慕的。三老爺待她不差,但遠遠不比徐牧之待宋如錦那般殷勤體貼。聽說宋如錦前幾天突然想吃葡萄,徐牧之便把葡萄挨個兒剝了皮餵給她吃——就是這樣的小意溫柔,當成心肝一樣呵護愛重。
三夫人又笑道:“兒孫自有兒孫福。”
第92章 番外二:歲月靜好
用過晚膳; 天色便昏黃了許多。天際一輪紅日掩在重重宮闕之後,夕陽的餘暉緩慢地鋪散開來; 煌煌勝錦。
幾個宮女舉著蠟燭; 將鳳儀宮內的紗燈挨個兒點亮。宋如慧見了,便道:“這會兒天還沒黑呢; 也不必急著掌燈。”
宮女們垂首應“是”; 正打算將燈火滅了,梁宣便闊步走了過來; 道:“怎麼連蠟燭都捨不得點?你是一國之母,不必這麼儉省。”
宮女們匆匆俯身行禮; 都有些茫然無措; 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宋如慧道:“畫戟朱樓映晚霞——這會兒晚霞正好; 何必再添燭光?”
梁宣就問:“你喜歡看晚霞?”
宋如慧不覺想起以往待字閨中的光景,那時她常常和宋如錦一起蹴鞦韆,傍晚雲霞漫天; 五色霞光變幻,如同仙娥的綵衣。鞦韆高高地蕩起; 她離天空那麼近,彷彿一伸手就能扯下一片華美仙衣。
現如今身在深深宮闈,晚霞依舊佈滿天際; 卻遙遠了許多,再不似當年那般觸手可及了。
宋如慧便輕輕搖了搖頭——深宮高牆之內的晚霞,實在沒什麼可看的。
梁宣瞧著宋如慧眼中微微展露的悵惘懷戀之色,不動聲色地皺起了眉。他真的不喜歡在宋如慧臉上看到任何回憶追念的神色; 那些她埋藏在心底的、時刻惦念而追思的往事,全都沒有他的參與。他娶她入宮,就像一個野蠻的侵略者,強行將她從靜好的歲月裡抽離出來……但事實上,她是不能同過往一刀兩斷的。
若她眼裡心裡時刻只有他一人就好了。
“你分明喜歡……”梁宣正說著,殿門外便有人傳報:“娘娘,太子殿下來了。”
於是梁宣還沒來得及把話說完,太子便三步並作兩步地小跑進來,腰上小巧的佩玉前後晃動,身後跟著一群緊張惶恐的宮人。宮人們看見梁宣,立時一驚,齊刷刷地跪下請罪。
——太子衝撞聖駕,聖上只會怪責他們這些服侍的人,總不會治太子的罪。
這時太子也看見了梁宣,興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