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指手畫腳,只落等功勞。是以,六部的人雖有不滿,但也沒有說什麼。
遇上武王這種不插手,只白撿功勞的皇子,總比前太子那種不懂裝懂,喜歡給他們指手畫腳,出了事就把責任推給他們的皇子強。
有前太子的行事作風在,東林大臣們對皇子的要求,簡直不要太低。
不管應頤怎麼想,他還得認命的保護武王。依武王那草包樣,很有可能談判還要他主導,立了功是武王的,要是出了錯那就是他的錯……
為防萬一,應頤立刻回到前線,把和談的官員召集起來,瞭解和談的程序,同時摸清南涼、西鳳和北林的底線。
這一摸就發現,和談的關鍵不在他們這些人身上,也不在武王身上,而在北王身上。
北王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和談的走向,也決定了武王能不能在和談中立功。
北王要強勢的對北林出兵,北林在和談的時候,一定會讓步。西鳳是個牆頭草,肯定也會退縮,屆時只有一個南涼,崩噠的再歡也成不了氣候。
反之,北王要是收手了,和談的結果就不好說了。
“給北王去一封信,問問北王的意思。對了,把武王要來的時候,也告訴北王一聲。”應頤相信,北王收到訊息,會明白他的意思……
皇上擺明了,要用和談的功勞給武王刷名聲,好順勢扶武王上太子之位。
他得問清楚,北王是個什麼態度?
北王的態度,也決定了他的做法。
如果北王默許武王上位,他會盡全力扶武王一程,如果北王不樂意,他就只盡職保護武王的安全好了……
第724章 立功,本王就是心善
應頤的信,比北王手下的訊息,還要快一步傳到北王手裡……
“應頤倒是有點意思。”北王拿著應頤的信,笑了笑,隨手將信遞給一旁的楚九歌:“你也看看。”
信上只有三行話,楚九歌掃一眼就看完了:“你怎麼想?”
應頤雖然只是陳述了武王來前線的事,但大家誰不是千年的狐狸,這裡面的意思是個人都明白。
“東林四面是敵,皇上雖然不靠譜,但他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勁,他在那個位置上,不管是南涼還是北林,都會安份。”北王往椅子上一靠,右手隨意放在桌子上,時不時敲兩下,一副閒聊的樣子。
“你要攪了武王的事?”她就知道,北王不會樂意扶武王上位。
北王這人的心眼一向不大,武王佔了他的身份,哪怕是他不屑的身份,也必然要付出代價的……
“武王上位就是謝家上位,武王把持不住朝政,謝家沒有能人,能壓得下滿朝大臣。”北王的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敲打著桌面,漫不經心的道:“東林不能亂,本王守了東林十幾年,不是給他們欺負玩的。”
“你不打北林?”只要北王把態度擺出來,武王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沒有辦法在談和中,佔一點便宜。
楚九歌相信皇上肯定明白這個道理,他還把武王送來鍍金,十有八九就是吃定了北王,知道北王責任心重,不會因為個人私怨,罔顧東林的利益。
別看北王平日高傲不近人情,什麼也不看在眼裡,但各國的人都知道,北王把東林看得很重,把東林的百姓看得很重。
若不是真的在乎東林的百姓,北王當初也不會丟下榮蘭不管,任性的去攻打北林。
那一戰,北王除了震懾了北林、南涼和西鳳,讓他們不敢輕易殺東林百姓外,只添了一個殘暴不仕、殺人如麻的罵名,旁的好處一點也沒有撈動不說,反倒把到手的好處讓了出去,虧得不能再虧……
“打!本王即便要打北林,也不能讓武王上位。”不打,他北天驕的名聲往哪裡擺?
以後,還有誰會忌憚他的話?
北林,必然是要戰的,除非北林不戰而降。
“你打了,和談的時候,東林就不會吃虧。”不僅不會吃虧,還會佔便宜。
武王掛著和談主使的名義,哪怕他什麼都不做,即使是搗亂,在外這也是他的功勞。
“這是應頤需要頭痛的事,與本王何干?”北王敲打桌面的手指停了下來,他慢條斯禮的坐正,一派和氣的道:“南涼有一批士兵混進了東林,正好……拿來給武王開胃。”
“那批人……是南涼資助巫族的人?”楚九歌先前看到這個訊息時,還讚了一句:“南涼太子好膽識。”
在東林的眼皮底下,在北王的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