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的事。
為了全心籌備婚禮,北王一開始就沒有管榮蘭的政務,所有的事務都是應頤、劍客和凌亂三人在處理。
打下榮蘭後,北王便將榮蘭的事務一分為三:收攏民心的事交給凌亂去做;政務和雜務都由應頤處理;而軍務則由劍客去處理。
三人分工協助,互相監督,互為掣肘。
明面上看應頤的權利最大,全權處理榮蘭所有政務,可以說是北王在榮蘭的代言人,可應頤手中沒有兵權,他要有二心,也翻不起風浪。
而也因為北王對應頤的重用,東林那些反對北王,認為皇上對北王封賞太厚,認為北王沒把皇上看在眼裡的大臣們,對北王稍稍有了一點好感,也讓為北王說話的人,找到了切入點。
你說北王的權利太大?封賞太厚?
北王壓根就不管榮蘭的事務,全部都由皇上派去的應頤應將軍負責,榮蘭還是東林的榮蘭,北王也只是掛了一個名而已。
你說北王目無尊上?
榮蘭的一應事務,全都由應頤說了算,而應頤是皇上的人,他代表著皇上。
北王連皇上的人都這麼看重,怎麼可能目無君上?
你說北王有野心?
皇上都說了,只要北王願意,他便立刻禪位,可你看北王願意了嗎?
連皇位都不要,請問北王的野心在哪裡?
北王重用應頤,不過是應頤能幹,他用得順手,沒想到還有這等效果,便繼續用著應頤了。
甚至,蘇慕白帶著大量的肉食與布料抵達榮蘭後,北王也沒有讓蘇慕白插手榮蘭的事務,而是讓蘇慕白繼續收集情報,負責北王府在暗處的事。
“北域的事不可輕忽,北域才是我們的根基,打下榮蘭後,也不能丟了北域,你明白嗎?”巫族人對黑霧森林志在必得,讓北王無法不重視北域。
直覺告訴他,北域或者說黑霧森林,對不周山很重要,那塊地方他絕不可放棄。
“是,王爺。”一抵達榮蘭,蘇慕白髮現連應頤這個外人,都得到了北王的重用,心裡確實有那麼一點不舒服,可聽到北王的話,蘇慕白便將那點不舒服壓了下去。
王爺說的沒有錯,他們的根基在北域,北域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處理北域的事務,才是他擅長的。
“盯緊巫族人,北域有任何異常,立刻寫信給本王。如若謝三開口,只要不損害我北王府的利益,皆可襄助。”北王見蘇慕白心緒平常,並無不滿之色,點了點頭。
看樣子,冷蘇慕白一段時間,給蘇慕白一個教訓是對的。
自打江河出事後,他明顯能感覺到蘇慕白飄了,現在他身邊有劍客與凌亂,蘇慕白終於又定了下來。
而這樣,很好。
明面上,有應頤、劍客和凌亂三足鼎立,暗中有蘇慕白盯著,北王一點也不擔心,他走後榮蘭會亂。
不過,北王雖重用了應頤,卻沒有完全信任他。
相比應頤,北王更相信應池,雖然應池忠心的物件是楚九歌而不是他,但應池有野心有報負,他北天驕正好可以給應池提供一個,讓他施展報負和野心的平臺。
去西鳳前,北王特意召見了應池。
經歷了起起伏伏,應池身上已不見半點紈絝之氣,整個人看上去沉穩了許多,見誰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可這笑卻不再是無憂無慮,不再是燦爛肆意,而是一張面具,一張掩飾真實自我的面具。
“北王爺。”應池在北王面前並不怯,他雙手作揖,笑著行了個禮。
這一笑,眉眼彎彎,眼角露出些許眼紋,看上去透著一股稚氣,可北王卻不會真認為,眼前的應池還是一個孩子。
能與北林皇帝在談判桌上拉據三個月,最終還沒有落下風,應池怎麼可能天真?怎麼可能稚氣?
“你這樣,很好。”北王看了應池一眼,點了點頭。
商場如戰場,讓人看不出深淺,才不會吃虧,應池栽了那麼多回跟頭,總算學乖了。
“都是王爺栽培得好,沒有王爺給我機會,也不會有我的今天。”應池笑著恭維了幾句。
從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成熟了,懂事了,也是真的開始像現實低頭了。
要知道,依著當年應大少的脾氣,怎麼可能會恭維人,一向都是旁人恭維他的,便是在北王面前,他惹不起也頂多是避著,絕不可能在北王面前低頭、彎腰。
可現在,他做了,自然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