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進門左手邊是一個三米長、一米五寬的案板,用來裁剪衣服,斜對面放著一臺蝴蝶牌縫紉機,雖然有些舊了,卻擦拭的光潔如新,再往裡是一張小書桌和板凳——這裡相當於收銀臺——那是馮笑笑以前放學寫作業的地方。
從小,她就把一踩就轉的縫紉機當玩具玩兒,拿來縫沙包、做娃娃衣服什麼的,早就操作的駕輕就熟。但是裴月珍很少讓她動剪刀,因此裁衣服的手藝從來沒學過。
她看了看裁縫店這幾年的賬本——一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著鉛筆字,字跡清秀,她認得這是母親的筆記,一時間竟看的有些恍惚。
裁縫鋪開張共兩年的時間裡,每個月大概能有二十來塊的盈利,和寧城一個普通工人的收入差不多。
訂單大多分為三種——縫補、單件和套裝。
縫補就是幫人修補修補破舊的衣服、被子什麼的,一單活兒只能賺三五毛錢;
單件衣服來料加工,一般是裙子、襯衫、褲子這樣的服裝,每件可以賺三四塊;
男女套裝來料加工,一般是男士西服、女士連衣裙,能賺八到十塊錢,可那樣的活兒少,難度也大。
憑馮笑笑現在的手藝,現在最多也只敢接縫補的生意,只要是需要量體裁衣的,她根本幹不來。
她簡單算了算賬,這麼下去,一個月恐怕連十塊錢都掙不到,吃飯都不夠的。好在她手裡還有幾十塊錢的存款,先過一天是一天吧。
每天早上九點開店,六點關店,八點到紡織廠的筒子樓給裴西臨補習,十點回家。忙忙碌碌的,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
年前接的幾筆訂單都只是縫補的生意,馮笑笑沒多久就做完了。一到了年後,來做春裝的客人就多了起來,她都沒膽接,怕砸了店裡的招牌,雖覺得十分可惜,也只能無奈推脫了。
她用母親的裁剪紙樣在舊布上比劃,試著裁出幾件衣服,剪過之後上車工,衣服做成了上身一試——不是屁股小了就是腰大了,完全不合身。
接著,她又從舊書市場淘了一些裁縫教材,照著教材試著改進,也沒多大成效。
裁縫都是學徒制,想來要是可以照本宣科那麼容易,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