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初生牛犢不怕虎嘛,讓他見識兩鞭子也就知道輕重了。
要是朝堂上的大員,別管位尊幾品,進了內侍監; 就沒有這幾位不敢用的刑,反正在廟堂上混的,沒有幾個屁股底下是乾淨的,他們內侍監要是想查,八輩子前的老賬也能給你翻出來,絕對讓人喊不出一聲冤枉!但眼前這位,幾位掌事接連打量著趙秉安,有些難辦吶。
他們最煩的就是這種身家滑溜白的人了,沒一點把柄攥在手裡讓人實在不安心,當然也不能怪這小子,誰讓他還小呢,等他到了朝上,要是還能做到今天這樣,那他們絕對二話不說繞著走,這種人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沒得去撩他虎鬚。只是,內侍監可以以監察的名義請這位小公子來協助問話,卻不好對這位施展他們以往的手段,畢竟不管怎麼說,這位也算是力挽狂瀾,說不定聖上等祭典過後就要召見,功過還未定,到時候要是帶一身傷,呵,那他們內侍監就解釋不清楚了。
“據咱家所知,國子監祭天有固定流程,三段祭文分時吟誦,小公子卻為何擅作主張,祭天半途突改行程,你可知這是對上蒼大不敬!還是說小公子蓄意破壞祭天大典,嗯?”
薑還是老的辣,幾位掌事太監不過幾息之間就把局面反轉,先給趙秉安扣了個大帽子。
祭天大典上太子被設計是眾所周知的事,但這件事不能拿到朝野明面上說,可當天參加祭天大典的百姓不少,要堵住悠悠眾口就得推出來一個替罪羊,永安侯府,恰好夠分量。所以雖然內侍監眾人都知道趙秉安與這件事無關,甚至有可能是挽救這次大典的有功之臣,但是他們留了個心眼,先給趙秉安挖個坑,說不定到時就用上了呢。
趙秉安早就料到內侍監裡不是什麼好東西,但他實在沒想到這群人居然能如此顛倒黑白,生生都被氣笑了,“公公玩笑了,明誠身受皇恩,忝居功名,每時每刻所想無不是發奮讀書,報效朝廷,這次能有幸參加祭天大典,更是上賴天恩,崇天之幸,豈敢有半分不敬!”
“牙尖嘴利,小公子看來是不想說真話了……”
“明誠所言皆發自肺腑,無一字虛構,還請諸公明察!”趙秉安這會兒沒有別的退路,他要是鬆了口,永安侯府上上下下數百口人就全完了。趙秉安當初只想到要保住太子,已經特別謹慎了,他想著法不責眾,拉上國子監那麼多人,風險肯定均攤啊。可他千算萬算,算漏了內侍監這幫瘋狗!趙秉安現在只能祈求,祈求他父親和五叔能儘快發現他消失的事情,他們越快注意到這件事,他平安走出內侍監的機率就越大。要是事情真的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趙秉安也做好了準備,他就咬死不鬆口,至少也可以保全他家裡人。
“桀桀,桀桀……”內侍監幾時被人這樣頂過,中座一位面色晦沉的公公轉動著右手的佛釧,發出一連串怪異的笑聲,使清冷的堂院變得更加幽森,“小公子是飽讀之士,打小又是跟著大儒學大的,論起耍嘴皮子,咱們幾個是自愧不如,不過今兒在這,可沒有人聽您談那些高論。咱家最後問你一遍,是誰指使你肆意攪亂祭天大典?小公子想好再說,不然你以後,或許就沒有開口的機會了。”
“諸位公公不必嚇唬小子,明誠既沒觸犯國法,又未妨礙公務,縱使祭天大典之時情緒激盪了些,那也是被吾皇煌煌功績所感,情不自禁而已。諸公要定小子言行有失可以,但要說故意攪亂祭天大典,那是萬萬不敢認得!”
堂上幾位紅袍公公瞧著下面挺身直立的少年,眼裡意味不明。他們要真想把罪名定在永安侯府頭上,那現在就是最適的時機,不管用什麼手段,拿到這孩子的口供,留一口氣兒,死在外面就是了,這種事他們內侍監幹得多了,誰還能拿他們怎麼樣嗎。
關鍵是這孩子身後牽涉著好幾個利益集團,邵雍就不用說了,派過去的探子從幾年前就傳回來關於趙家這位小公子的信兒,邵雍對其是愛逾骨血,要真是毀在他們手上,估計那個老頭子能豁出命到內侍監來鬧一場,到時候他那群學生著實是個大麻煩。再有一個就是沈首輔,那可是當過帝師的人物。沈首輔就一個獨女,聽說眼前這小子就是由那位夫人一手撫育大的,他們內侍監和沈大人的關係不錯,為了這點事撕破臉交惡一位萬人之上的首輔,是不是有點不明智,畢竟他們也只是想找一個預備替罪羊來應付聖上的責問,又沒有人規定這個替罪羊一定要是趙家。
幾位公公打算先晾著堂下的小子,派人把趙秉安帶去了幽牢,心想這小子待會要是自己撐不住吐出些東西,那就不怪他們了。趙秉安剛被架出棚院的暗堂,內侍監在永安侯府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