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登基就親政了。雖說受制於權臣,但也沒到完全喪失主動權的地步。
皇帝本就是正統,他繼位時年紀只十五歲,不算大,可他從出生起就是太子,支援他的人不少。誠王的助力只有汪家一夥,如果宗室的領頭人和清流的領頭人旗幟鮮明的站隊,其他官員也會朝著皇帝靠攏。
其實他們本就只是懼怕汪家,而不是看好誠王。又覺得皇帝太縱容太后和誠王,他們怕對上汪家,反而被皇帝拆臺。
現在皇帝態度強硬了,他們在朝堂上對汪家的態度也強硬了。彈劾汪家的摺子如雪花般的飛到了皇帝桌子上。
太后要找皇帝“算賬”,可汪家認為,如果皇帝真拿太后不當一回事,不想做表面功夫,太后這樣,汪家的風評會更差。
現在即使汪家形勢再好,也不到可以篡位的程度。誠王更是扶不起來的爛泥——先帝對太子灌注了所有心血,誠王雖然是先帝老來子,也算是頗為受寵,但也就是賞賜大度了些,先帝從未親自教導過誠王。誠王又有太后溺愛,自己性子也混不吝的,讀書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且誠王比太子小一歲,太子繼位的時候他才十四歲,還不到接觸政事的時候。
事實上若不是先帝早逝,事出突然,皇帝又太過孝悌,對太后和誠王太縱容,汪家也到不了如今聲勢。
至於太后在宮中的囂張,那更是完全依託於皇帝的看重和容忍。
如果皇帝對太后冷淡,即便是太后,在宮裡也跟個隱形人似的,絕對不會好過。
何況太后還並非皇帝生母,便是皇帝連面子情都不願做,宮外也不會說皇帝不孝順。
繼後也是繼室,民間的繼室在原配面前還得執妾禮。作為原配嫡子,皇帝對太后敬重是他孝順,對她冷淡也不會有人站在道德制高點嚼舌根。
既然皇帝已經撕下偽善的面具,太后越跳,皇帝清算的時間就來得越早。
汪家甚至陰謀論,皇帝之前這麼縱容他們,是不是就是等他們坐大。
皇帝為了顧及名聲,不能直接對兄弟和大臣出手,所以才容忍他們,讓他們越來越囂張。
所謂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
左丞相心裡咬牙切齒。不愧是先帝親自教匯出來的太子,果然不容小視。
對此,卿昱表示,這群人想太多。
不過卿昱不會去解釋,更不會跑去已